当前位置: 田螺 >> 田螺的繁衍 >> 与螺蛳外观相似,寄生虫高达6000条,专
近日,一条拟将螺蛳纳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新闻受到不少网友的热议,大家最担心的就是:“以后还能吃到螺蛳粉吗?”也有很多网友对以后吃不到螺蛳表示遗憾。其实大家的担心是多余的,这次拟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螺蛳,是田螺科、螺蛳属,其生态特征明显,表面有突出刺,且繁殖不易,主要生长在云南省的高原湖泊,如滇池、洱海、茈碧湖等地,分布狭窄,其他地方没有分布。“由于人类活动和污染等原因,目前该物种属于濒危,产量极少,需要保护。别说吃了,可能一般人连见都见不到。
而螺蛳粉中的螺蛳以及全国各地吃的螺蛳,其实是一种俗称,中文名应叫“环棱螺”,又被称为田螺、湖螺、石螺等,这一物种分布广泛,种群数量相对比较大,一般的湖泊、江河、池塘、沟渠或水田中都有分布。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种螺蛳其实不算是螺蛳,而又与螺蛳外观极其相似的外来物种,它是卷棘吸口虫和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广州管圆线虫高时可寄居体内-条,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它就是福寿螺。
稻田里的福寿螺福寿螺原产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原生分布于南美洲的普拉塔流域,主要在其中的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域。在亚马逊流域亦有原生分布。在南美洲,福寿螺分布量较多的国家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巴拉圭及乌拉圭等。年左右由阿根廷引入我国的台湾地区,年由巴西籍华人引入我国的广东中山地区养殖,被视为高蛋白食品。年福寿螺作为特种养殖对象在广东省被广为推广,并很快被人工引种到了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浙江等地,但由于福寿螺味道不佳,很快被大量养殖户弃养,任其自然繁衍。
福寿螺引入我国南方地区后,因失去了原有天敌的制约,气候条件又十分有利于它的生长繁殖,导致福寿螺泛滥成灾,福寿螺食性广,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螺类,主要取食浮萍、蔬菜、瓜果等,尤其喜欢吃带甜味的食物,也爱吃水中的动物腐肉。当没有更多食物时,会食漂在水面的微小物质(身体倒过来用足运动沾物取食)。
水稻田里的福寿螺和其产的卵每年的4-6月份和8-10月份是福寿螺产卵和孵化的高峰期,也是成螺以及高龄幼螺危害集中的旺盛时期,水稻、紫云英、慈菇、茨实、甘薯、蔬菜等作物是福寿螺主要危害的对象,对水稻的危害尤为严重,福寿螺几乎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会产生危害,幼苗到分蘖期为主害期,幼螺和成螺会咬食水稻叶及分蘖,使水稻因为分蘖降低而减少了有效穗进而造成减产。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福寿螺如此危害农作物,为什么不能发动我们的吃货们消灭它,前文我们提到,福寿螺是很多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广州管圆线虫寄居数量最多,如果在烹饪过程中处理不当,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轻则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强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而且福寿螺外观与普通螺蛳外观又比较相似,因此大家在食用时一定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