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螺 >> 田螺的繁衍 >> 创建ldquo无疫单元rdquo
自4月22日起,东新街道多个小区被陆续划入封控区、管控区,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群众日常生活,满足居民就医等特殊紧急需求,东新街道党员干部、志愿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完善迭代封控、管控区内的生活保障机制。
党员小分队手写保供清单
串起居民暖心“服务链”
在水印康庭小区,有一个“田螺姐姐”社工张向宜,自小区封控以来,她就立即设计了一份居民需求清单,涵盖姓名、地址、电话、需求、对接人、是否解决等,刚开始的三天,就已经写满了整整10页A4纸。
仅靠张向宜一人无法满足小区内21幢楼的大量需求,也无法完成配药、送药的后续流程,因此一支“党员先锋队”成立了。党员志愿者马丹栋加入共同登记居民诉求,另一个党员志愿者陈伟玲专门从三塘苑社区过来支援,负责跑腿配药,再将药品送回小区。
“志愿者们都非常细心,很感动。”家住水印康庭小区的李女士说,她因为身体原因,需要购买护肝药物。向社区提出需求后,当天就拿到了药品,而且还拿到了一个信封。信封上写着个人信息、具体药物,里面装着社保卡等。李女士说:“他们本来就很忙了,还做得这么细致,真的很不容易。”
而水漾苑社区的为民服务还不止这些。随着水漾苑社区战“疫”临时党支部的成立,不仅物资采买、代配药品、垃圾处理等基本生活保障的需求得以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也并未被忽视。
“实在不好意思,现在还能借书吗?”4月27日,家住水印康庭2幢的谢阿姨向社区求助,外孙女封控在家不能出去,家里的书都看过好多遍了,孩子想看新书闹个不停。于是谢阿姨想到了社区图书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问问。得知消息后,水漾苑社区党委书记朱昕莹马上安排工作人员从社区图书馆挑选了一批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消毒后放进密闭的袋子,由党员志愿者送到2幢单元楼门口,二次消毒后,再由门口的大白送到居民家门口,最后进行第三次消毒,再在门外放置一段时间后,才告知居民拿进家里。
得知这些图书经过三次消毒接力送到家门口,谢阿姨有点不好意思,连连对社区表示感谢。
临时党支部“车队+菜摊”
钩织便民服务网
除了落实封控区的服务保障,在管控区内,一张网罗居民需求的“服务网”也在慢慢铺开。
“社区吗,我的老毛病又犯了,这两天一直腰疼,能出去看医生吗?”“好的,我帮您联系一下”。收到中粮方圆府纪大姐求助,西文社区社工小吴第一时间在东新街道战“疫”便民服务车队联络群中发出消息。“我去!”下一秒,党员志愿者司机小毛迅速回应。
小毛“接单”后,迅速赶到小区门口点位,接上纪大姐立即医院,提供闭环就医护送服务。经过检查并无大碍,“在这种非常时期,社区还能给予我这么细致的关怀,看过医生我也放心了,回去坚持吃药锻炼。”纪大姐十分感动。
据了解,自封控区划定以来,街道便成立了封控区战“疫”临时党支部,认真排摸区域居民需求,因此党员爱心车队便应运而生,为管控区内需要就医的患者提供应急接送、药品采购等志愿服务。车队实行24小时值班制,确保管控区居民全时段“就医通道”畅通。
今天一大早,管控区内的漾河公寓和漾河人家小区门口开来几辆货车,原来,为了尽可能做好居民群众的生活保障,战“疫”临时党支部在小区内设置了便民服务“流动菜场”,一个个摊位整齐地摆放着蔬菜、水果、海鲜、肉等,种类丰富,应有尽有。“想吃什么,下楼就能买到,真的方便!”“小黄鱼很新鲜啊,今天午饭丰盛了。”“没想到还有羊角蜜,你昨天不是说想吃吗,妈妈给你买几个回去。”小区内的“菜场”平价量足,居民们戴着口罩排队购买,小区内满是温馨的“烟火气”。
阻断疫情,不失温情。东新街道党员干部、志愿者队伍集结,保障封控区、管控区内组织保障到位、人员调度到位、物资配送到位、人文关怀到位,暖心举措让居民在封闭管理期间也能安心踏实,静待解封后回归正常生活。
来源:街道微融媒体中心、各社区
编辑:胡皓菲
审核:赵寄言
签发:李甬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