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

这次,艺术展览的入场券是一张地铁票

发布时间:2022/6/3 18:26:52   

从伦敦CanaryWarhf每年冬季带有不同主题指向的年度冬季灯光节(WinterLightsfestival)到最近占领纽约Rockefeller中心由14位艺术家创作的20件艺术作品,公共艺术旨在突破美术馆的传统规则和空间的局限性,以及让公众突破日常逻辑以艺术家的视角审视旧有的环境,以全新的方式来体验自己熟悉的空间,频繁落地于大都市。

RichardGrayGallery呈现于Rockefeller中心户外装置以及伦敦CanaryWarhf的灯光装置

丹麦-冰岛艺术家OlafurEliasson更是将冰川块巡览于哥本哈根、巴黎、格林兰岛等多个城市,让其在日光下自然融化,汇成眼泪般澄净的溪流汇入泰晤士河中,可视化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现场观看如此美丽脆弱的事物逐渐融化直至消亡,这种经历被描述为一场“直抵人心的体验”。

而波兰建筑师DanielLibeskind在荷兰的一座巴洛克风格花园中陈列四座巨型彩色雕塑——“GardenofEarthlyWorries”,意在提示公众:资源和空间受到限制的当下,人类所处的困境。

展出于伦敦TateModern前的冰川块与荷兰巴洛克式公园内的彩色雕塑

在北京,若你于5月6日至5月19日期间步入北京地铁10号线,或许也会进入一个小型展览空间——14张巨幅插画结合各自主题铺满整间列车,叙述着14家优质内容制造者的故事。从着眼于大学生社团的NYLON尼龙,到深度报道电影资讯的深焦DeepFocus,再到旅行视频自媒体荒野气象台,14家订阅号各自的品牌特点在15位插画艺术家的创作下分列于独一无二的地铁展览空间内。这次展览亦是策划者轻芒(qingmang.me)联合14家订阅号品牌举办的“内容小程序发布会”。而公共艺术如何制造出完整故事?轻芒以NYLON尼龙列车厢为例向我们说明,他们通过插画的形式将NYLON尼龙的核心内容在地铁车厢得以实现的过程。

NYLON尼龙地铁车厢实景

年9月,《NYLON尼龙》中文版正式创刊,开始他们与全国多所高校中的青年群体并肩制造年轻声浪的旅途。而其作为一本杂志、一个平台又持续地以社团为主线输出着自己的内容。

《NYLON尼龙》杂志五月新刊封面

轻芒紧扣这个核心主题,把NYLON尼龙所需呈现于地铁的内容转化为“社团海报”加之以渲染与传播。社团海报是一个社团面貌的概括,其中包涵着社团自身的口号与视觉符号,在他们眼中亦是年轻人文化的最佳平面载体之一。而将NYLON尼龙的海报铺满地铁空间,营造出校园内海报墙的效果,或能带给观众最为直接的视觉印象。

“一个再微小的兴趣,都可能成为成长中的一件大事。”轻芒在NYLON尼龙过往文章中捕捉到这句话,结合NYLON尼龙希望呈现于社团海报中的文案“以年轻人的视角看待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7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