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

钟晓芹,别把婚姻里的错全怪到陈屿头上了,

发布时间:2022/12/28 13:39:42   
白癜风诚信为民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80504/6213655.html

相对于完美人妻顾佳、精致独立王漫妮,《三十而已》这部电视剧里的钟晓芹,才是让我们最有共鸣感的角色。

平淡如水的婚姻、没有出轨,偶尔有点感动,但更多的是油盐酱醋和鸡毛蒜皮。

哦,可能还有怎么一个直男到让人无力的同款老公。

不过今天,我并不打算写她的老公有多“渣”,而是从情商这和角度说一下这段婚姻为什么会过不下去。

钟晓芹在职场、人际交往中是付出型人格。

她从小被父母照顾得很好,性格柔顺乖巧,虽然工作能力并不出众,但人缘非常好。

公司里,同事遇到什么琐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钟晓芹,她呢,也乐在其中。

为同事搞定那些琐事让她感觉到工作充实、自己被需要。

那次,看到顾佳为了和王太太搞好关系,蹲在地上帮王太太穿鞋,钟晓芹心里第一反应就是自责:如果自己和王太太关系更亲密一点,朋友也不会这样低三下四。

可见钟晓芹这个女孩内心柔软、充满善意。

她是被爱包围着长大的,在她的观念里,施比受更幸福。

而陈屿则完全相反,他非常怕麻烦,不愿意付出太多。

他决定和钟晓芹结婚的原因,就是她家里没有乌七八糟的麻烦,看起来十分的轻松省心,不用在人情往来上太费心思。

他在事业单位工作,工作时常有不顺,但他的选择不是积极和同事、领导沟通,只会反复强调自己没有犯错、以及沉默地干活。

在陈屿的观念里,人与人之间没什么必要说太多。

就像他喜欢养鱼,只需要给它们水和食物,然后隔着玻璃欣赏,安全、安静,完全不会打扰到自己。

在人际关系上,陈屿人如其名,活得像座孤岛。

在这一点上,夫妻俩的观念完全不同,所以钟晓芹再努力,再想打破那种冷漠的局面,都只会像对牛弹琴一样,没有任何效果。

因为她只有一腔热情,却看不清眼前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在人性情商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识人的能力。

不说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起码也得知道站在你面前的这个人心情如何,当下的时间有没有想要和你沟通的欲望。

你想和他沟通,他却只想安静地喂一下鱼,结果自然是碰一鼻子灰了。

其实真正有效的沟通不是“我跟你交流你也得跟我交流”,而是讨论何时满足你的安静需求,何时满足我的交流需求,最后达成共识。

钟晓芹如果放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典型的妈宝。

老公出差她就回娘家住,老妈更是隔三差五就去小两口的家给他们搞卫生、做饭。

换做一个和钟晓芹差不多家庭长大的男人,可能会挺乐意,因为前面二十几年都被爸妈照顾,已经习惯了。

他们不会觉得父母越界,不懂分寸,而是感觉很温馨,嫁了人还和爸妈感情一样好。

但钟晓芹嫁的人是陈屿。

对他来说,原生家庭就是是累赘。

小时候,爸妈离婚,爸爸拖着行李箱扬长而去,留下一个烂摊子。

陈屿从那时起就失去了享受童年的资格,他既是弟弟的哥哥,也是父亲。

好吃好玩的全留给弟弟,所有的家务则自己一力承担。

他确实是一个好哥哥,甚至成年后,都继续包容弟弟,有事都给弟弟兜底。

但过早地承担责任,后果就是再也不想负担更多的责任了。

弟弟问他为什么不想生孩子,他脱口而出的那句“我这么多年给你当爹我当够了!”

是他最真实的想法,也是原生家庭给他唯一的感受。

他十分反感结婚以后还与自己的原生家庭牵扯不断,“不要让你妈不打招呼就来我们这边”。

两人对家庭的概念完全不同,一个从心理到日常生活都离不开,一个希望离得越远越好,怎么可能会不出现矛盾呢?

这几年特别流行一句话,“三观不同,不必强融。”

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两个生长环境、家庭背景不同的人在一起,三观不同是很正常的。

很多人是把“三观不同”与“三观不合”搞混了。

什么叫三观不合呢?知乎上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

你喜欢看书,他喜欢玩游戏,这不叫三观不合;你喜欢看书,他说看书有什么用?不就是装文艺?这才叫三观不合。你喜欢吃牛排,他喜欢去大排档,这不叫三观不合,但他说牛排有什么好吃的,还贵。这就是三观不合。

陈屿对于这种观念上的不同,是消极抵抗的。

丈母娘来了,他强颜欢笑,隐忍不发,只在钟晓芹面前讽刺“田螺丈母娘”,责骂钟晓芹长不大。

而钟晓芹则完全没有深入了解过丈夫种种抗拒的原因,只是在矛盾爆发时怼他:“都想避风谁当港啊?”

情商高的人,会包容、尊重彼此三观不同,因为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你越包容,越能欣赏到对方的好,而不是眼里只有对方的各种毛病。

这应该是两人最大的矛盾所在。

钟晓芹性格开朗,对世界充满热情,有点迷糊的同时也喜欢浪漫。

她是感性的人,注重感受,她要的是热情的态度、浪漫的过程、细腻的陪伴。

没事就拥抱一下,不开心就要哄一下。

而陈屿恰恰相反,他不善言辞,不善交际,不会变通,整个人都是封闭的。

钟晓芹是情绪外放的,意外怀孕,她决定把孩子生下来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感受到她对宝宝的喜欢,对新生命即将到来的喜悦。

而陈屿则完全相反,他下意识就拒绝,要把孩子打掉。

然而他内心深处也在渴望孩子,怕钟晓芹起夜不方便,偷偷给她装夜灯半夜起来量婴儿床的位置,打算把鱼缸的位置让出来;给孩子起名“小岛”。

孩子没了,钟晓芹伤心欲绝,回家把自己关在洗手间里哭,希望得到丈夫一句安慰。

可陈屿什么行动也没有,只是隔着鱼缸沉默地流泪。

他总是把自己的情绪隐藏起,用冷静的一面的去对待所有事。

他对这个家有感情吗?无疑是有的。

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是他在操心,小到钟晓芹扔在地上的纸、需要换掉的猫砂,大到财务管理等。

然而他又冷血的可怕,结婚可以五年不要孩子,孩子没了沉默着,自己的鱼死了立马暴怒。

钟晓芹是情绪黑洞,凡事先表达情绪;陈屿则是压抑情绪,凡事只从实际出发。

这两人,一个喜欢养猫,一个喜欢养鱼;一个喜欢面包加牛奶,一个喜欢豆浆加油条;一个喜欢被哄,一个寡言木讷。

偏偏从不互相坦诚、开诚布公地谈一谈彼此眼中的对方,也从不尝试去深入了解对方真正的需求。

这样的夫妻,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夫妻”:妻子抱怨丈夫不解风情,丈夫嫌妻子唠叨。

双方都觉得挺委屈:明明自己在为家庭付出,为什么对方就是看不到?

在一段健康的婚姻里,无论男女双方差异有多大,有一点是必然存在的:两人能进行有效沟通。

沟通并不是我说什么你就得听着,也不是我发一顿脾气你就得无条件顺从我,而是两人心平气和坐下来坦诚说一说对这个家的感受,对对方的感受,以及自己想要对方做什么。

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经历过,学会成长,学会为自己变得更成熟、更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7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