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螺 >> 田螺的形状 >> 武汉4男子捕捞螺蛳获刑,螺蛳也是保护动物
导读:武汉4男子捕捞螺蛳获刑,螺蛳也是保护动物了?它们有什么价值?
螺蛳,是在河边、水塘和水沟里面很常见的一种动物。过去到了冬季的时候,农闲了不少人也会去河边捡一些螺蛳来解解馋,像在湖南地区“嗦螺子”就是夜宵上的“抢手货”,许多人吃夜宵必点。
有不少人感觉夜宵摊上的螺蛳不卫生,吃起来不太放心,也会去集市购买,或者是自己去捕捞。然而捕捞螺蛳也要小心了,在武汉有4名男子捕捞螺蛳就获刑了。
武汉市新洲区法院对4名捕螺者进行了宣判,因他们非法捕捞水产品分别判处罚金元,并责令放流成鱼47.84公斤、幼鱼尾。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该四名男子在禁渔期间,使用螺耙在村边的一条河流里捕捞螺蛳.7公斤,估价有元。在被执法人员发现以后现场将螺蛳全部方式了,并且经新洲区农业农村局认定,4人所使用捕捞螺蛳的工具——螺耙属于禁用渔具。
于是该四名男子就被告上了法庭,当拿到法院的判决书以后,四人在法庭上也是悔恨不已,并表示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以后再也不乱搞了。
而这个事情在网上发布以后,也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绝大多数的网友表示不可思议:螺蛳也是保护动物了吗?它们有什么价值呢?
螺蛳是保护动物吗?以后还能抓吗?其实这里有一个误解,有的人以为这四个男子捕捞螺蛳而获刑了,就是因为螺蛳是保护动物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目前大部分地区的螺蛳都还不是保护动物。
之前笔者也给大家介绍过,在去年螺蛳也成为了保护动物。但是这是一种稀有的螺蛳——滇池螺蛳,这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螺蛳,它也是田螺科、螺蛳属的,但却是另外一种螺蛳,有的地方称它为“河螺蛳”。
这种螺蛳的生态特征十分醒目,最明显的就是螺蛳的表面有刺突出,外形呈圆锥形或塔圆锥形。并且这种螺蛳的分布范围很有限,一般是云南省的湖泊河流里才有,比如在滇池、洱海等地才有,其他地方几乎没有分布。所以只要不是这种螺蛳,其他的螺蛳都不是保护动物。
而之所以这四个男子捕捞螺蛳会被获刑,主要是在于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它们是在禁渔期捕捞。有些网友对此不理解,螺蛳又不是鱼类,为何也不能捕捞呢?其实所谓禁渔期可不只是不准捕鱼,也不允许捕捞其他的水生生物哦。在禁渔期捕捞就是非法的,哪怕不是捕鱼。
第二个原因就是他们所使用的是禁用的工具。因为这种专门用来捕捞螺蛳的螺耙在捕捞的过程中,会拖刮水底,过滤捕获物,从而会给水底生物的生存、繁殖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也是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才会在罚款的同时,还要求四名男子在捕捞水域放流成鱼47.84公斤、幼鱼尾,就是为了修复生态。
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捕捞的量很大,足足有多公斤,而不是三两斤。
螺蛳有什么价值?为何不能大量捕捞?螺蛳实际上是对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或其他同属动物的统称,它包括我们常见的石螺、湖螺、田螺等,在国内广泛分布,主要是在河沟、湖泊、池沼及水田内,并且它们喜欢栖息于腐殖质较多的水底。
螺蛳主要是以水体中的泥土中的微生物和腐殖质以及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幼嫩水生植物、青苔等为食,因此在水中它能起到很好的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螺蛳作为构成生物链和生态平衡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还有很好的防治水域污染的功能。
如果过度的捕捞螺蛳,尤其是采用禁用渔具大量捕捞螺蛳,一方面会导致螺蛳数量的大减,同时螺蛳数量少了,生态平衡打破了,对水体和水中其他生物来说也是有危害的。
一旦水体中的螺蛳数量少了,可能会导致以螺蛳为食的动物因为食物不足而减少,尤其是螺蛳还有进化水质、防治水域污的功能,这样就会导致水质受到污染,从而导致打破生态平衡,加大环境资源修复的难度。
也是由于这些原因,目前在好些地方已经禁止在禁渔期间在江河湖泊等天然水域擅自大量捕捞螺蛳。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里,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别因为不懂而到时候带来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