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螺 >> 田螺的繁衍 >> 实小丨阅读人心如良苗,书养乃滋长肥城
读书
世界读书日
●○●
WorldBookandCopyrightDay
●○
李孟亭老师
谈读书
李孟亭,一年级11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毕业于泰山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年参加工作,年获肥城市语文优质课一等奖。
读书格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
人心如良苗,书养乃滋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这么多年来,书香一直伴我成长。无论是幼年时几本童话故事中的自由徜徉,还是少年时读红楼难以自持的哽咽悲切,再到如今读四世同堂的家国情怀,读书使我荒漠般的心,渐渐的繁花若锦。人心如同一棵良苗,得到书的滋养才能长得更加茁壮。
当我成为一名老师后,更是将自己的读书心得与我的那群孩子们分享。希望能尽我所能,让孩子们都能体会到读书的快乐。也望他们的心灵能够在书的滋养下,开出多姿多彩的花。
曾经有家长朋友问过我,如何为孩子们选择好书呢,我曾回答过,追寻着课本来找好书。这真的是寻找好书的好办法之一。在日常教学中,我也是带着孩子们来这样读好书的。
如:我在备课《草船借箭》时,想到了曹操这个人物,我们给他的定义是谨慎多疑。但谨慎多疑是坏处吗?这好像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认知不同。现实生活中谨慎多疑却可以带领我们规避很多损失和危险。那么为什么在这里,谨慎多疑就成了坏处了呢?我进一步想到了这正是《三国演义》这本小说的特点,作者“尊刘抑曹”的思想贯穿这本小说的始终,才使得曹操的谨慎成了被批判的一点。那么历史中的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对于他又是如何评价的呢?在这种困惑中我又去查询了相关资料,找到了《三国志》中这样一段话。书中称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这不但没有贬低,反而是很高的一个评价。于是在教授这堂课时,我除了引导学生完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还将自己的困惑变成问题抛给学生,这几个问题成功地激起了孩子们对书中人物的兴趣,在听完这堂课后,很多孩子除了读完《三国演义》外,还特意去读了《三国志》,读完后还跑来找我交流。他们很兴奋地说:“老师,我发现三国志中对周瑜的评价也是不一样的!周瑜原来不是个心胸狭隘的人,而是一个懂音乐爱文学谦虚有礼的大帅哥啊!”我说:“没错,你看,小说跟历史是不一样的吧?小说中的一些人物是会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主题进行设定的,而历史呢,记载的是真相。”就是这样一堂课,孩子们由一篇课文的学习延续到了两本书的阅读。课文的学习更是激发了他们对小说和历史这两类书籍的探索和阅读。
读史使人明智,而读诗使人灵秀。古典诗歌的语言,是精练、微妙、典雅的。可以说诗是语文中最“语文”的部分。如何让孩子们爱上读诗呢?在课堂教学时,我带着孩子们去追寻诗歌背后的故事,在故事的引领下,孩子们对诗歌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如在讲解《赠汪伦》这首诗时,我将袁枚在《随园诗话补遗》中记载的汪伦写信吸引李白来看十里桃花,饮万家酒店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他们对于诗歌就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故事引起了学生对汪伦和李白之间深厚友谊的共情,更让他们明白了,诗歌背后往往也有有趣的故事。于是孩子们又去读了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月下独酌》等诗歌。
除了用故事作为引导,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也可以作为诗歌的敲门砖,引路灯。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能为孩子们打开诗歌的新大门。孩子们入门后就会读更多的诗歌,去感受到诗歌中所记载的喜怒哀乐,去了解诗歌的魅力与美感。
各类书籍数不胜数,浩如烟海,除了引导孩子们根据课文来找好书读,还可以为孩子们搭建交流平台。课前五分钟的读书分享和阅读课上的交流,为孩子们提供了交换读书信息的好时机。一本好书大家读,好书由我来推荐……各种话题的开展,让孩子们了解到更多的好书,去读了更多的好书。听了同学讲《泥人张》的故事,孩子们了解了《俗世奇人》这本书。小伙伴分享了《田螺姑娘》,孩子们又去感受了《中国民间故事》的传统神奇……
读到好书值得我们欢欣,而在读书中学会思考更是重要。在学习课本《少年闰土》这一课时,我除了让学生认识了课文中的闰土,还特意找来这篇课文的原文《故乡》,让孩子们进行对比阅读,少年的闰土和成年后的闰土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一个人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别?引导学生去体会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鲁迅先生对当时落后社会的那种责任感。鲁迅先生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正是对这个国家,对人民最深沉的热爱。于是在学完这课后,我们班又掀起一阵“鲁迅热”,学生们找来鲁迅先生的其他小说拜读。课间经常可以听到学生讨论自己对阿Q或者孔乙己的看法与观点。孩子们慢慢地在读书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沉淀。
同学们,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漫漫春光无限处,正是大好读书时。让我们去书海中徜徉,去书海中思考,去用好书来滋养我们的心灵吧!
作者:李孟亭
编辑:王翠霞
审核:张翠玲辛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