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螺 >> 田螺的繁衍 >> 小心广东多地福寿螺泛滥,携带6000条
伴随着天气的回暖,福寿螺一年一度的繁殖季节又到来了,特别是在我国南方一带,很多河堤旁,都可以看到一堆堆的“粉色小花”,靠近查看,会发现这些“粉色小花”都是由一颗颗卵组成的,对于“密集恐惧者”来说,极其不友好。
那我国广东地区来说,每年清明节刚过,多地就开始福寿螺泛滥成灾,而这个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因为即使没有直接食用福寿螺,只是出于好奇,用手去触碰一下它,或者是碰到了它的虫卵,仍然是可能感染寄生虫病的。
这是因为福寿螺本身是移动的“寄生虫库”,研究发现,单个福寿螺体内,最多可以携带条寄生虫,而且即使经过高温烹饪,也可能不会杀死所有的寄生虫,食用仍然有风险,这也是为何我国这些年一直都禁售、食用福寿螺的原因。
那么,福寿螺到底有多可怕呢?
福寿螺的老家是在南美洲,最早出现在我国境内,是从年开始的。当时一对中国台湾夫妇,从阿根廷带回了一盒活着的福寿螺,然后在台湾进行养殖推广,号称这种螺类味道非常鲜美,而且高营养、高蛋白,所以,很快就被从我国台湾,引入到广东一带,之后,又开始在全国推广,甚至我国东北的辽宁,也曾经有人搞福寿螺养殖。
不过,宣传归宣传,当福寿螺正式推向市场后,很快,人们就发现,它的口感并不如田螺,而且烹饪非常讲究火候,否则口感就会很硬,自然,食客们不喜欢,养殖户也就失去了市场,所以,没过多久,福寿螺就开始被弃养了,因为都是直接在野外放生,这也导致福寿螺在我国开始泛滥。
当然,虽然后来没有什么人愿意吃福寿螺了,但是,因为福寿螺数量很多,这也导致一些商家打着售卖田螺肉、海螺肉的旗号,事实上在烹饪的过程中,都是以福寿螺的肉代替,于是,在年,一场由此引发的悲剧出现了。
在当时,从6月份开始,医院都接诊了一些奇怪的病人,虽然这些病人很多彼此并不认识,但是,病症都差不多,都是呕吐、腹痛、发烧并且伴有抽搐和昏迷等等。
因为担心这种病具有传染性,所以,医院也都非常重视,并且立刻向有关部门进行汇报,随后,经过调查,一名寄生虫病学专家猜测,这些患者很可能是患上了寄生虫病。
又经过深入调查,得知这些病人都曾经在北京的一家饭店,吃过“凉拌螺肉”,而原本应该用海螺肉,可是,因为厨师觉得海螺肉太贵了,就用福寿螺肉代替,因为凉拌讲究爽脆的口感,所以,螺肉只是过了一下热水,这也导致其中的寄生虫没有被杀死,于是,导致大量食客感染了寄生虫病。
这也是人们第一次意识到,原来食用福寿螺,竟然可以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而且这种病会入侵患者的神经系统,同时具有传染性,最终,导致多人染病,在那之后,很多地方也都开始禁止食用福寿螺了,毕竟,这样的悲剧谁也不希望发生。
之后的10多年时间里,虽然已经鲜少有人敢售卖福寿螺了,但是,仍然有“黑心商家”用福寿螺冒充,这也导致因为误食了福寿螺染病的情况时有发生。
比方说,在年,一对夫妻去云南度蜜月,在当时,因为在路边小摊上,吃了一碗被福寿螺冒充的“炒田螺”,从而染上了寄生虫病,前后吃了十多盒的打虫药,因为药物激素等原因,也导致患者腹中已经成型的胎儿,最终被打掉了。
从这些案例中我们都可以看出,福寿螺是非常可怕的,所以,在这里也提醒大家,千万要小心,不要吃来路不明的螺肉,同时,任何海鲜、螺类等在食用之前,也都要烹饪熟透才可以,否则,也都是有可能携带寄生虫的。
比方说,此前在我国广东地区,就曾经有一名男子,长时间肚子疼,去医院检查,发现肝脏竟然成了“寄生虫乐园”,手术排出了多条小虫子,据悉,这些虫子都是肝吸虫,是这名男子长期食用鱼生,才会感染了寄生虫导致的。最后,生命诚可贵,为了健康,一定要管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