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池塘里混养和合理密养习性不同、食性各异或同一种类而规格不同的鱼种,是中国池塘养鱼技术的核心。鲢、鳙生活在水体上层,草鱼、团头鲂生活在水体中、下层,青鱼、鲮鱼、鲤、鲫、非鲫等生活在水体底层。将这些不同种类的鱼混养在同一池塘中时,不但可增加池塘单位面积的放养量,而且由于各种鱼类所需的饵料不同,能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各种饵料资源,产生互利关系,又防止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改善池塘生产条件。将同一种类不同规格的鱼进行混养,可在生产食用鱼的同时生产大规格鱼种,从而减少培育鱼种的池塘,扩大了食用鱼的饲养面积。在合理的密度范围内,只要水温适宜、水质良好、混养鱼类的比例和放养鱼种的规格适当、饵料质优充足、饲养管理细致,就会提高产量。控制池水颜色是日常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豆绿、茶褐等良好水色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标明池水中的浮游植物是以隐藻、硅藻及其他藻类为优质种群,如这些藻类形成水华,表明各种营养盐类充足,代谢中间产物分解快,溶氧状况良好。为使水色良好需适时适量施肥和注入新水,排出池水。饵料主要是水草、旱草和藻类,另补充配合饵料、油饼类、谷类和糠麸或田螺、贝类等。投饵要适时、适量、定点,以便检查鱼类摄食情况。施肥的目的在于培养池中的浮游生物,以禽、畜肥和绿肥为主。高产精养池内由于鱼类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量多,易导致溶氧量下降,威胁鱼类生存,必须及时注入新水或氧气,以避免鱼类泛池、浮头现象发生。很多人认为鱼只要放进去,然后扔点草就会长大,其实如果只是单单养了草鱼的话,你可以就只喂草,但如果你想要草鱼长大一点长得快一点,那么也是需要用到一些别的鱼饵和饲料的,比如说酒渣或者是专门的喂养饲料。而且还有很多人觉得鱼它会吃一些别的动物的内脏或者说是便便之类的东西,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它们只是吃由内脏和便便所产生的微生物而已,所以并不是只要你把这些东西投放到池塘里面就行了,如果扔进去有一段时间里要记得将这些东西打捞上来,如果池塘水太臭了还需要换水,不然会出现大量死鱼现象,最后就是投喂酒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适量,不然鱼它比较蠢,会醉死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9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