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

奚桂云夏天的回忆之五摸螺蛳

发布时间:2025/6/29 13:50:08   

在家乡,螺狮被称为“窝螺儿”“螺蛳”,小时候很费解,“螺丝”怎么也可以是吃的?后来听故事“田螺姑娘”,方明白此处“螺丝”应为田螺、河螺、泥螺,而学名螺狮的应该是云南的产物。

夏日午后,日高人困,但总有睡不着的孩子会缠着大人去摸田螺。家门口有条潺潺流动的小河,在村子中间有个水码头,河水清澈,站在水码头上就能看见一个一个黑色的田螺,密密麻麻,蠕动在河边上。水码头上捶洗衣服的大妈伸手一摸就是一把,煞是诱人。孩子们当然沉不住气,拽着哥哥姐姐就往水边走,有一个起了头,不一会就是一群,不大的河水里一下子就挤满了人。

手里提个竹篮(也有端个脸盆、脚盆的),或者把竹篮放在水边上,摸田螺就开始了,摸田螺是有技巧的,调皮的男孩子往水深处走,收获并不大。而胆小的女孩子挽起裤腿,再小一点的女孩干脆就穿个花裤衩,大家沿着河边探着水深,怯生生慢慢走,慢慢弯下腰,沿着水草的根,沿着生长到水里的树根,伸手摸下去总不会空手。

大大小小的田螺抓一手,慢慢滤去泥水,几只漂亮的田螺赫然就在手心,小的田螺会再扔下水去,大的田螺就放到竹篮里,叽叽喳喳,边说边摸,一晌午就能摸半篮子,收获的快乐当然无以言表。但男孩子的快乐似乎更胜,脱掉上衣,穿个裤衩,一个猛子扎下去,惊呼声起,然后男孩从另一边冒出头,得意地大笑。一个两个,水里的水花四溅,直到岸边谁家母亲急匆匆赶来大声呵骂,扎猛子的比赛才算结束。

也有意外的收获,探着脚走,有东西硌着了,脚踩着不动,沿着脚脖子伸手下去一摸,就是一个大大的“弯儿”(河蚌),或者油蚬儿(河蛤蜊)。也有看到鱼的,双手张开,悄悄跟在后面,窝起手掌然后快速合拢,鱼儿就在手里了;也有摸到螃蟹的,被螃蟹的爪子夹着尖叫,但就是不甩开。欢乐的河流里欢乐的人群,老老少少乐在其中。

后来乡人觉得摸田螺的效率有些低,又发明一种掼田螺的办法:找一个铁丝的篮子,提手上绑一根粗绳,手握绳子一端使劲摔出去,铁丝篮子贴着河底,慢慢用手拉绳,篮子划过河底,田螺混在泥水里被拉了上来。把铁丝篮子放在水里,用力晃动,泥沙滤除,一堆田螺就在篮子底部。此方法效率高,但快乐远远低于手摸,孩子们大抵是不愿意的。

田螺带回家是不能就下锅的,要养个三两天,用个大澡盆子,放满井水,把田螺倒在里面,田螺慢慢蠕动,吐出泥沙,爬满了澡盆边沿,也偶有“溜”出澡盘的,又被活捉回来。焦急的是孩子,一天得看几回,“窝螺儿”怎么还没有好下锅啊?

终于开锅。田螺通常有两种吃法。一种嗦田螺,把田螺尾部用剪刀剪去,葱姜蒜下油锅炒香,放入田螺翻炒,加入调料就能起锅。这种吃法适合大人,晚餐乘凉,摆个小方桌,端几张爬爬凳,家人围坐,拿起一颗田螺,对着口使劲一吸,肉就在嘴里了,混着百味调和的香,爽歪歪。孩子们口劲小,吸不出来,只能干着急,母亲会拿几根棉线针,挑出螺丝肉给孩子吃。还有一种吃法适合孩子,就是清水煮田螺,煮熟了挑出螺丝肉,清洗备用。韭菜炒螺丝头也是夏季不可多得的一道美味!

田螺味美,纯鲜,但性凉,不可多吃。乡人是懂得分享的,烧好的田螺会分成一碗一碗的,由孩子挨家挨户送去,当然啦,回头时也鲜有空碗。瞧,大伯家的茄饼不就又带回来了。

往事悠悠,小时候就一直很奇怪,“窝螺儿”为什么会永远摸不尽,今天把河沿边的“窝螺儿”摸完了,明天河沿边又爬满了一排,就像这小河水、就像这快乐永远是无穷无尽永不停息的呀!而今才明白,小时候是多么的天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98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