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

舌尖上的南北年味,是一顿红火丰盛的团圆饭

发布时间:2022/12/21 21:38:06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梦征程 http://m.39.net/baidianfeng/a_10133800.html

每年春节,整个社会会展开一场大型的人口迁徙运动,这场迁徙的终点是一顿红火丰盛的团圆饭。

年夜饭是一年当中最隆重的晚餐,游子们风尘仆仆地从各地往家赶,家里的长辈紧锣密鼓地筹备年夜饭的菜肴,每个人都比往常更加忙碌,却都乐在其中。

▲春节将近,为了今年的年夜饭,家里的长辈们已经忙里忙外地筹备起来了

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上,孕育出了千姿百态的饮食习惯,在除夕这天百花齐放。南北方米面对峙的局面,在年夜饭上更加一目了然;内陆和沿海的水陆之分,也在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各据一方。

想知道别人的年夜饭上都有什么好吃的?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南稻北麦的主旋律

过年吃什么?

哪怕是生活在稻作区的南方人,也会脱口而出“吃饺子”。“饺子”成了最能代表春节的饮食符号,甚至在春晚的舞台上,主持人也会一遍又一遍提醒大家不要忘了吃饺子。

▲北方人眼里,“饺子”就是春节的饮食符号

麦作区的北方人最先响应央视春晚的号召,每年年夜饭都要摆上一大盘胖墩墩的饺子,让好运绵延的吉祥寓意裹挟在热气中,轻抚过每个人的笑靥。

饺子并不是什么别出心裁的吃食,北方人平日里也会三不五时地吃顿饺子,那该怎么凸显出年夜饭上这顿饺子的特殊之处呢?

首先是包饺子的气氛。年夜饭上的这顿饺子,必须全家人都参与进来才能彰显阖家团圆的意义。和面、做馅、擀皮、包饺子,出力的是家里年轻力壮的中青年,老人和小孩儿坐在一旁陪聊,趁着热闹劲儿偶尔参与进来包几个。

▲过年吃的这顿饺子,非得全家人一起包,才能显出特别之处

饺子馅儿上也能玩出平日里没有的花样。最常见的是包硬币,有孝心的晚辈会特意在饺子皮上留下记号,待会儿上桌要把“好运”夹给最年长的老人。饺子馅儿的种类也比往日壮观,三五种馅儿同时包,象征着大方和富足。

▲饺子本没什么过人之处,但包进了硬币,就承载了浓浓的祥瑞之意

饺子几乎成了一种北方的文化霸权,千里迢迢外的南方人也深受其影响。一向物产丰饶的南方人对饺子毫无感情,即便会在别人问起“过年吃什么”的时候率先想到饺子,但真正代表南方人春节的饮食符号仍是米制品。

南方人年夜饭上的主食是糯米衍生出的各类吃食。

糯米是百越人偶然发现的品种,相比产量大种植广的粳米和籼米,糯米的身份更加金贵,只有用它做出的糕团才配登上年夜饭这样别开生面的饭局。

▲年糕,是最具代表性的糯米制品

长江流域的人们会把糯米做成年糕,取“年年高升”的吉祥寓意。年夜饭上的年糕,可以炒,可以煎,还能蒸熟了蘸糖吃,当做一道饭后的甜点。再往南,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他们会把糯米做成糍粑。

▲少数民族的人们到现在还坚持人工舂打糍粑

糍粑和年糕的区别在于,前者不需要磨米浆,将糯米蒸熟之后直接倒在石臼里舂打捣烂,取出揉搓定型;后者要先磨米浆再上锅蒸熟,最后切成条状。

不论是年糕还是糍粑,这些黏黏糯糯的食物与北方的饺子相映成趣,都是人们对过去一年的检阅,和对来年寄寓的希望。

各地年夜饭上的特色菜

年夜饭的隆重和丰盛,体现在菜肴的数量、制作难度和特殊寓意。在这一点上,南北方人没有异议。

▲年夜饭必须非日常化,才能凸显出它的隆重

饮食内容和地域文明的类型息息相关,中国地大物博,地形和气候变幻多端,年夜饭桌上的差异化在所难免。除了长江、黄河流域的稻麦作区,西北地区牧业发达,年夜饭上少不了牛羊肉;沿海地区渔业兴茂,形形色色的水产为沉闷的饭桌添了活力。

不论食材朴素还是奢华,除夕这顿饭,所有人都想把最好的东西搬上桌。

东北·杀猪菜

东北人的年菜,大气磅礴,主要的烹饪方法就是乱炖: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还有名扬四方的东北乱炖。有荤有素,丰富饱满,符合东北人一贯豪放朴实的天性。但这些都抵不上过年这天的杀猪菜。

杀猪菜,光是听名字都觉得虎虎生威。东北人过年会杀猪,这件事儿一个人完成不了,必须众人合力,才能促成最终的美味。

▲东北人豪放直爽的性格,在威风凛凛的杀猪菜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整头猪,被劈开斩件,前肘后肘、大排五花、心肝内脏,分门别类地摆放,猪血则被单独盛放,留着做血肠。

东北的农村家家都会做血肠。血肠用猪小肠做肠衣,需要反复搓洗,祛除异味;猪血里加入花椒面、葱花、油,搅拌均匀灌进肠衣,隔一段距离打个结,灌好的血肠放在温水里煮。煮血肠的时候可以另起锅灶煮肉。

▲煮好的血肠圆润油亮

煮熟的猪肉取出切成大块,和东北酸菜、冻豆腐、血肠一起慢炖,炖到肉酥菜烂,就成了年夜饭上的主角儿。

南京·十样菜

南京的十样菜又叫什锦菜,乍看起来和凉拌时蔬别无两样,却是老南京人心里最有资格端上年夜饭桌的素食。

▲貌不惊人的十样菜,是油荤肥润的年夜饭桌上难得的一抹清爽

以前南京人做十样菜,蔬菜的种类需要按照各家的人头计算,讲究蔬菜的颜色和口感丰富多彩,热热闹闹汇成一盘,不论看着吃着都叫人觉得欢天喜地。

做十样菜,最耗时费劲的地方在于每种蔬菜都要分开炒,顺序上按照蔬菜颜色从浅到深,因为每炒完一样菜,锅里的汤汁要留着炒下一道菜。

▲做十样菜,最麻烦的地方在于每种食材都要分开炒,为了保证最后汤汁的清爽,还要按照食材颜色由浅到深的顺序炒

炒熟的蔬菜先放凉,再加盐糖酱油调味,翻搅均匀入味就能端上桌了。有的人不喜在冬天吃凉拌菜,干脆一股脑全都倒进砂锅里用小火慢炖,一锅清新爽利的汤汤水水在大鱼大肉的围攻下,更叫人情之所钟。

年轻一辈的南京人基本上不做这道菜了,主要原因是怕麻烦;十样菜也摒弃了繁文缛节,市场上是有什么蔬菜就买什么蔬菜,家人喜欢吃什么蔬菜就加什么蔬菜,但左右逃不开豆芽、藕片、雪里蕻、菠菜、木耳、芹菜、冬菇、芹菜这些。

安徽·一品锅

上海有“全家福”,安徽有一品锅。

因工作需要,25年中有23年都在异地过春节的陈晓卿导演,曾在节目中被问到吃过最好吃的火锅是什么,他说:“更习惯的是我们安徽的火锅,也就是小时候吃的火锅,叫一品锅,实际上是把食材都做好了,有蛋饺、有羊肉、有普通的豆腐和炸豆腐……”

▲安徽的一品锅,内容和上海的全家福砂锅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一品锅的汤汁中加了酱油等其他调味,咸鲜味更醇厚

徽州人胡适的爱人江冬秀善烹饪,每次有朋友来家里做客,压轴大菜都是一品锅。胡适家的一品锅,用一口大铁锅做容器,每种食材都事先做好,端上来的时候已然是码放整齐的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一层蛋饺,垫底的是萝卜白菜,气势磅礴,招待客人相当有面子。

现在物资比从前更丰饶,一品锅的内容也日渐壮大,除了鸡鸭肉蛋饺,各种海鲜也陈列其中。年夜饭上端出荤素具陈、琳琅满目的一品锅,好像把过去一整年的喜乐惆怅都扔进锅里一煮了之,反正来年又会酿出崭新的滋味。

湖北·鱼糕

中国人过春节,喜欢说“年年有余”,要把上一年的好运气延绵到来年,所以年夜饭的排场里少不了一道鱼馔。

湖北人在除夕团圆饭中也要吃鱼,但饭桌上却不见鱼。这是因为他们把鱼肉做成了鱼糕,柔软疏松,无骨无刺,老人和小孩都能大快朵颐。

▲“吃鱼不见鱼”,正是鱼糕的妙处

湖北人的鱼糕一般用草鱼做原料,草鱼本身肉质普通,煎炸蒸煮都不出彩,索性去骨剔肉,细细斩成鱼糜,和姜末、生粉、细盐、鸡蛋一起做成鱼糕,味道扶摇直上,仿若重生。

蒸好的鱼糕切成片,煲汤、涮火锅、香煎,或者直接蘸醋碟吃,都能鲜掉眉毛。

上海·蛋饺

上海人有自己的饺子——蛋饺。金黄的蛋皮裹卷着丰满的肉馅儿,比水饺看起来更能诠释“招财进宝”的美寓。

▲上海人有自己的“饺子”——蛋饺,金黄饱满的蛋饺更能诠释“招财进宝”的美誉

年年包蛋饺的人,家里都有一把长柄深口的圆勺,它不是专为蛋饺定制的特殊器具,老式铁质汤勺就能做。以前人做蛋饺,都用一个小煤炉,风门只留一个细缝儿,勺子放在炉膛上方慢慢烘着。

做蛋饺,一碗肉馅儿,一碗蛋液,一小块猪油就是全部食材了。用筷子夹起猪油在勺子内壁擦上一层猪油,可以防止蛋皮和勺壁粘连;小心倒入蛋液,轻轻转动勺子,让蛋液均匀铺开,等到蛋皮基本成型,倒出勺内多余的蛋液,用筷尖挑一团肉馅放在蛋皮中间,小心夹起蛋皮的边缘朝对面折叠,一个鼓鼓囊囊的元宝蛋饺就做成了。

▲做蛋饺是个细致耐心的活儿,往往一做就是半天

刚做好的蛋饺,肉馅是生的,吃的时候需要再加工。最简单省事的方法就是直接上锅蒸,出锅之后淋点蒸鱼豉油就行。

▲年夜饭上的蛋饺一定是出现在全家福砂锅中的,荤素齐聚,鸡汤慢炖,醇美鲜香

上海人更喜欢把蛋饺和肉圆、咸肉、熏鱼、鸡块等汇成一锅“全家福”,整齐铺满整个砂锅,用鸡汤慢炖,静候锅内响起咕嘟咕嘟的迷人声音,温和秀气的香味缓缓漫散,一家人围着这锅热腾腾的全家福,推杯换盏,互道吉祥。

广东·盆菜

广东人对饮食的讲究、精细和豪气,全部体现在盆菜上。

年夜饭的菜肴讲究好意头,广东人尤其看重。海纳百川的盆菜荟萃了十多种食材,其中不乏鲍鱼、花胶、海参、生蚝等昂贵海产,各个都有一个讨喜的说辞:海参代表“心想事成”,发菜对应“发财”,猪手是“横财就手”,支竹是“知足常乐”,蚝豉谐音“好事”……所有美好寓意汇聚一盆,吃的人自然喜笑颜开。

▲广东人尤其讲究菜肴的好意头,一锅盆菜可谓汇聚各种祥瑞之意

制作盆菜最繁琐的地方在于,各种食材需先分开烹制,烹法各不相同,再按照滋味浓淡的顺序将所有食材码放在大盆中。放在盆底的食材一定要最能吸附汤汁,萝卜和猪皮常常在底部托负着上层的美味;名贵的食材和不易入味的食材摆在顶端撑门面。

▲盆菜中,昂贵的食材摆在面上,容易吸味的平价食材垫在底部,往往一锅吃完,最有滋有味的是垫底的萝卜白菜

吃盆菜,香味循循善诱,鲜美层层递进,底端的廉价食材吸收了整盆精华,成了最得意的那一个。

广东人注重食材本味,调味十分简洁。盆菜只用南乳、豆豉酱调味,全靠食材本身的魅力撑起整道菜的风采。

桂林·酿菜

“酿”是客家人最擅长的烹饪方法,在巧妇手中,无菜不可酿。

▲客家人最擅长“酿”,年夜饭上更是少不了各种各样的酿菜

外地人耳熟能详的酿豆腐,只是酿菜中的初级菜色,还有酿田螺、酿柚皮、酿青蒜、酿菜包这种独特的菜式。

▲酿柚皮,把柚子皮表面黄色的硬皮刮净,只留皮瓤中间蓬松多经的白色部分,切成小块,酿上肉馅儿,蒸食清爽鲜美

把荤香的肉馅儿填进素雅的蔬菜,大概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含蓄性格的一种表现。哪怕是年夜饭这种理应表露丰裕的场合,客家人也会谦虚地将富足藏在朴素的帘幕下,以一种温和的姿态表达对未来光景的期待。

藏族·古突

藏族人有自己的藏历新年,当地话叫做“洛萨”。藏历新年大约在开春之际,和我们过的农历新年有着一天到一个月不等的时间差。

藏族人过新年,一定会在腊月廿九这天吃“古突”。藏话里,“古”是九,“突”是一种叫突巴的面粥。藏族的女人都会做古突,大家聚在一块儿揉面团、做面疙瘩,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按照藏历的年俗,腊月廿九那天要吃古突

做古突的时候要单独留出一小块面团,这个面团里会被放进各种小东西,每种都代表着一个说法:辣椒是说人心直口快,木炭说明这个人心肠不好,太阳或者月亮形状的面团都富有美好寓意。

▲做古突的时候要单独留出一个小面团,包进各种有意头的小东西

藏族人很在意自己吃到的面团里包裹了什么旨意,吃到不好的说法的面团,心里多少会阴郁沮丧。

但在新年的喜乐面前,不愉快的情绪只会一闪而过,下一秒就陷入到耳畔无拘无束的爽朗笑声中去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68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