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

农业与文旅相融,看她如何让乡村振兴增色

发布时间:2023/2/23 21:54:30   

你听说过这么一个地方吗?她自古就有"邹鲁渊源"之称,是理学宗师朱熹的故乡,朱子理学的形成地,朱熹在此从师就学长达40余年。一代鸿儒朱熹故里,半亩方塘承载了理学综罗百代的重量,这就是五夫镇。她不仅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现今也跟随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焕发了新的生机。今天亮节君就带你一起走进五夫镇田园综合体,感受她独特的魅力!

项目概况

五夫镇位于武夷山市东南部,靠近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年武夷山五夫镇在7个参与的市县中脱颖而出,成为福建首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示范点。

规划定位开发特色农业,抓“养生文化”核心,建“养生型”新型社区,以当地的田园、茶莲、民居、文化等资源为载体,开发养生系列项目,拓展和丰富旅游产品,打造与武夷山山水旅游相协调、相呼应的养生农园和深度游憩目的地,形成集生产、加工、休闲旅游、养生文化等多业态复合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典型示范。

空间布局规划一心一轴五片区,一心:五福文化旅游中心;一轴:生态景观农业融合轴;五片区:翁墩、田尾、五夫、溪尾、典村特色发展区。

项目特色

1.三生同步,让农业增效

五夫镇大力推广绿色循环农业,既实现了节能减排与农业增收双赢,又促进了现代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立体种养武夷山规模最大的田螺育种基地位于五夫村,目前由武夷山田螺湾生态农业公司运营,田螺净产量每亩达公斤左右,大大超过当地普通农户养殖的平均亩产量。占地亩的园区分为高位储水区、田螺精养繁育区、休闲体验区。田螺精养繁育区采用了“莲”“菜”“螺”“鱼”多种种养模式共生技术,高位储水区淡水鱼养殖产生的粪便及残饵通过底排水工程输送到田螺精养区,通过微生物分解技术,让田螺和莲菜吸收,从而形成了循环利用的绿色生态模式。

循环产业在溪尾村龙和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山羊养殖基地,采用“羊-粪-草”循环养殖模式,不但可以实现对养殖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的利用,还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实现绿色养殖。

2.三产融合,让农业增值

做优一产五夫镇打造以“田螺、黄鳝、泥鳅、白莲、文公菜”为代表的五夫特色美食五宝园,让游客体验五夫“五宝”为主的朱子家宴。“五宝”的原材料讲究“从田间到餐桌”,其全过程可追溯。保障原料供应品质,不仅通过保护和开发万亩荷塘来保障白莲的质量与产量,还将培养好的纯种五夫田螺苗种给村民养殖,并提供技术支持,扩大田螺养殖范围,保障“五宝”市场供应,带动农民增收。

做强二产建设五夫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园,加工方面重点引进优质大米、白莲即食食品、茶叶休闲食品、竹制品精深加工等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的企业,提高五夫镇粮食、白莲、茶叶、竹制品等特色农产品品质,例如白莲,推出了莲子饮料、莲子粉、莲子糕等多样化的加工产品。

做大三产“莲旅”携手,推进白莲产业发展的同时研发与白莲有关的旅游产品,通过文化创意发展旅游业,从而延长白莲的产业链,提升其附加值;开发相关农旅体验活动,打造文化旅游与生态农旅项目,形成特色旅游目的地;打造五夫镇精品农产品的购物基地,围绕武夷山“山水牌”产品进行销售。

3.文化为魂,让乡村增色

五夫镇以“养生文化”为核心,打造“养生型”新型社区,同时以“双遗产地”“朱子文化”等历史文化背景为灵魂,依托万亩荷塘、玫瑰园等生态农业基础,打造世界朱子研学中心;通过打造五贤小区至艺术家小镇的文艺区域,面向艺术家、研学团队、游客。建设朱子文化写生楼、五夫里客栈、民宿、朱子讲学处兴贤书院等30多处古文化景观及民俗文化展示厅等形成相应配套。

“莲”的全身都是宝,由“莲”而生的中药材在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日常调养和养生保健中广泛应用,通过发挥好当地“莲”的作用,结合“朱子文化”,打造朱子文化园,两者相呼应,打造国际型生态文旅康养度假区。

构建以朱子文化园为核心,万亩荷园、朱子梅园、葡萄园、猕猴桃园的特色“五园”,围绕“农业+文旅”的模式,让消费者进一步沉浸式体验文化与自然的融合。

智库锦囊

五夫镇田园综合体借助现代技术让农业增效,通过三产融合让产业增值,融入文化发展让乡村增色,为乡村注入灵魂和特色,从而推动乡村的振兴。我们在打造乡村振兴项目时如果不知该如何下手,那么不妨看看亮节君给大家提供的一些发展思路。

1.找准定位,明确发展路径

找准定位我们需要挖掘乡村的自然、产业、文化等优势资源,通过分析并做好价值排序,从中找到最有优势、最能与别人形成差异化、有竞争力的资源,并站在区域发展或市场需求的角度,因地制宜,依托相关政策,明确我们的项目在市场、与周边项目对比有什么优势,来确定主导产业或项目主题,从而打造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融合发展当我们确定了核心竞争力后,还需以自身资源为基础,跳出传统思维,进行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把资源优势再放大,并进行外拓,然后通过跨界融合推动项目发展。

2.多方联动,推动项目发展

区域联动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周边可利用资源,并且将其与自身主导产业关联起来,借自身及周边流量,将其引到项目上来来,也可以借助相关资源与项目进行互补,形成链条发展,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

抱团发展要和周边的村子建立联动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和优势互补,补齐自身项目短板,积极整合多方资源联合发展,搭建共享发展平台,共同参与项目建设。

3.文化赋能,激发乡村活力

文化挖掘依托本土软性资源,充分挖掘乡村产业文化、非遗文化、物质文化、自然文化、人文文化等,彰显乡村项目文化内涵,让文化赋能乡村,丰富乡村体验内容,也可以是对人的精神品质、历史贡献等进行挖掘。

文化应用找出文化与生活、生态、生产之间的融合点,并将其充分应用,并结合消费者的需求和体验,抢占市场先机,打造符合消费者的文创产品,使之成为日常消费型的产品,从而实现文化的变现,为乡村提供源源不断造血发展。

综上,我们在打造乡村振兴项目时,必须要因地制宜找准乡村特色,确定项目定位,并做好产业的深度跨界融合,借势联动发展,并将本土文化与产业联合找到融合点,将其融入生产、生活、生态的方方面面,让乡村的产业实现产品到商品的高价值转变,推动乡村健康可持续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5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