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

石田塘反映东汉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

发布时间:2023/3/9 9:53:59   

这块浮雕石出土于年的四川省峨眉县双福乡,是东汉时期田塘的模型,由于它非常形象地再现了当时汉代盛行的陂池稻田模式,所以对于后人了解当时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历史资料。

这块石田塘模型长约81厘米、宽48厘米、高11厘米,目前完好地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地下一层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秦汉展厅。

四川出土的石田塘模型

从这块浮雕石田塘模型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田塘分为“田”和“塘”两个部分,左边一侧面积稍大一些,是田塘中“塘”的部分,塘里面有一艘小船,还有青蛙、鸭子、莲蓬等很多动植物。

石田塘的左侧养了有很多动植物

石田塘的右侧是田塘中“田”的部分,分为上下两块水田,下半部分的水田中有两堆积肥,代表种植农作物所需的肥料。

石田塘的右下部分是水田中的堆肥

右侧上半部分的水田中有两个农夫正在田里插秧。

汉代盛行这种小型陂池的水塘模式,在这个小小的水塘里既可以蓄水灌溉,也可以同时养鱼、养鸭子和栽种莲蓬等各种动植物,形成了一整套农业灌溉技术,实现了多种农业生产共同发展的模式,可见东汉时期的农业水利工程已非常发达。

右田塘的右上部分是两个农夫在劳作

塘的面积稍微大一些,在塘角处有一个水闸,闸门的地方还有拦鱼用的竹篓,从闸门处可能通向两块水田。

塘里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鸭子、青蛙、莲蓬、田螺、蟹和小船,是一个集多种动植物养殖业的水塘,也是一种小型水利工程的缩影。

陂塘的出现,显示出东汉时期高度发达的农业水利技术。

多种经营的动植物池塘养殖业

东汉时期还特别设立了“陂官”,专门负责推广陂池的水利技术。

石田塘的模型大多集中出土于四川和陕西汉中地区,这是由于在秦汉时期大量移民流动到四川等地,移民将中原地区比较发达的农业水利灌溉技术带到了巴蜀地区,并将其发扬光大。

陂池水塘技术也是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与南方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完美融合的产物。

如果你也对汉朝时期先进的农田水利技术感兴趣,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秦汉展厅中的东汉石田塘模型绝对不能错过。

石田塘再现了东汉先进的农田水利技术

东汉石田塘

中国国家博物馆地下一层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秦汉时期展厅

参观博物馆需提前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6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