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

广东多地提醒,绝不能吃织纹螺一只或可致

发布时间:2024/9/13 12:13:05   
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http://www.xxzywj.com/

每年夏天时节,是众多食材生长迅速、种类繁多的时候,同时也是广大“”吃货”朋友甩开膀子随意“造”(东北话,可以表达很多种含义,在这里是“吃”的意思)的大好时机。不过,吃是好事,如果吃得不对、选择的食材有问题,那么就会对我们造成无法预测甚至严重的危害。

这不,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南方部分省区的相关部门开始忙活了,从4月份开始,就查获了非法运输和销售织纹螺十几起,涉案织纹螺重量达好几吨。而广东作为我国的“南大门”,同时那里的人们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特别是有的食用方法、有的食材选择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吃出了花样,吃出了境界,也吃出了胆量,其中织纹螺在这里就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之所以我国禁止禁止销售和食用织纹螺,在于这种螺类体内含有河豚毒素,说起河豚,大家并不陌生,它的体内含有对人体非常有害的一种物质就是河豚毒素,即使是饲养的河豚,如果烹饪不当,也极易引发人体中毒现象。而织纹螺是一种螺类,与河豚“八竿子打不着”,怎么会含有河豚毒素呢?

其实,这与织纹螺的生存方式有关。织纹螺在刚孵化出来之后,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体内并不含有这种毒素,只是在生长的过程中,由于腐食的这种“天性”,它们经常以死鱼、死虾和其他一些动物的尸体为食,另外还吃一些藻类以及海水中悬浮的有机物碎屑。

当上述食物被摄入织纹螺的体内时,会在消化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经历比较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生成河豚毒素,随着织纹螺的成长,这些毒素逐渐在它们的体内聚集。同时,由于全球海洋环境的污染问题,一些海域经常会爆发“赤潮”,这些藻类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而织纹螺以这些藻类为食以后,就会增加它们体内河豚毒素的产生和富集程度。

据有关资料显示,河豚毒素对人体的经口致死量为0.54毫克至0.9毫克,其毒性是自然界中人们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连氰化物在它面前都相形见绌许多。因此,织纹螺的肉质中,如果含有河豚毒素,那么成的人食用量在10克左右,就能引发中毒反应。如果一次食用量达到50克,就会有生命危险。

由于河豚毒素属于神经毒素,在吃进去之后有几分钟至数个小时不等的潜伏期,然后就会迅速引发中毒反应,首先是面部、四肢等部位出现发麻现象,然后消化系统出现不适,出现恶心、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继而出现四肢无力、肌肉麻痹等问题。如果中毒较深,还会引发神志不清、身体瘫痪、呼吸困难等严重问题,更严重的会最终造成死亡。而且最让人担忧的是,如果出现河豚毒素中毒,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可以医治。

鉴于织纹螺的这种情况,广东省多地近日来发布紧急预警信息,提醒广大居民千万不要食用织纹螺以及其他具有毒性和携带寄生虫的产品。但是,由于织纹螺的肉质比较鲜美,口感独特,仍然有一些居民冒险尝试,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一些不法商贩抓住了这些食客的心理,不惜以违法行为作为代价,偷偷摸摸地进行捕捞和销售。

广东作为沿海大省,海鲜向来是人们的重要食物来源,其中螺类自然也成为非常流行的食材,市面上常见很多海螺、田螺、扁螺、辣螺等多种螺类,这些食材买回去以后,既可以作为粥类的添加物,同时还可以做汤或者用油炒的方式进行加工。那么,如何分辨织纹螺呢?

实际上,织纹螺并不是特指某一种螺类,而是一个由多种螺类组成的大类,据有关机构统计,织纹螺全球差不多多种,我国广东、福建、广西、浙江等南方近陆海域分布的差不多有60种左右。

无论是哪一种织纹螺,如果稍加留意,就很容易从外观的形态上对其加以区分。织纹螺的个头较小,一般只有0.5-1厘米,几乎和人的大拇指指甲盖那么大,身体呈细长的状态,尾部特别尖。同时,织纹螺的壳体上面,会分布着交织成格状或者布纹状的纹路,这也是它们得名的原因。

由于市面的螺类“鱼龙混杂”,有的时候我们很难完全准确地加以辨认。而且其他的很多螺类,体内都会带有较多的寄生虫,如果烹饪方式不科学,很难将这些寄生虫彻底地杀死,所以奉劝喜爱“尝鲜”的食友们,对于螺类一定要擦亮双眼,千万不要购买织纹螺、福寿螺等等对身体健康有危害的螺类,如果分辨不清,那就尽量不去吃它们,以免后悔莫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7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