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

福寿螺真有那么可怕专家谈福寿螺致流产生食

发布时间:2022/12/21 21:37:57   

近期,“福寿螺”三个字成了很多网友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有网友在微博上自述经历,在一次旅游途中误食了福寿螺后,寄生虫入侵脑部,在半年的治疗中光腰部穿刺就做了六次,扎了近吊瓶,吃了十几盒打虫药,因药物和激素作用身体变形,被迫进行了药物人流……

这段可怕的经历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恐慌。很多网友在看完帖子以后纷纷带图发帖询问:

“我吃的这个是不是福寿螺?”

“家附近餐馆卖的也是福寿螺吧?”

“福寿螺和普通田螺到底有什么区别?”

“糟了,我也吃过这种螺,要不要赶紧去打打虫啊?”

甚至于网红小吃螺蛳粉也连带遭了殃,

“螺蛳粉里这种小小的螺有问题吗?不敢吃螺蛳粉了!”

对此,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专家钟凯博士指出,淡水水产携带寄生虫并不稀奇,福寿螺携带寄生虫也很正常,但造成寄生虫病的关键并不是福寿螺,而是加工方式,主要是生食或半生食。

“在自然状态下,蛙、螺、鱼、虾是寄生虫常见的中间宿主,比如钉螺就是血吸虫的宿主,因此,福寿螺携带寄生虫卵也很正常。”钟凯表示,“但是,寄生虫的生命力是很有限的,怕冷,更怕热,只要充分的加热,没有杀不死的寄生虫,包括虫卵也是。

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食品安全五要点”中,就强调了食品要烧熟煮透,即食物中心温度要达到70度。在这个温度下,蛋白质会变性、凝固,寄生虫自然会死掉。

然而,和其它鱼虾类水产不同的是,福寿螺特殊的结构可能使它更危险。

“福寿螺的螺壳坚硬、厚实,螺口有硬的角质盖子,因此汤汁很难进入螺肉。螺内的螺旋形构造像迷宫一样,不利于热量的传导。它的个头本来也比较大,也不太容易烧透。因此,福寿螺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多烧一会儿。”钟凯表示。

来源:中国经济网

小编有话说:

我是济宁市全媒体辟谣平台小编,在您的生活、工作中如果发现有疑似信息想要求证或辟谣,您可以搜索济宁市辟谣平台网页查看最新消息,或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67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