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螺 >> 田螺的形状 >> 阳新荆头山农场清廉模式下的变革发展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田城通讯员成会芬)“居委会几个干部,带头在新种的柑橘园里套种亩西瓜,卖了40多万元,开了一个好头!”8月15日,阳新县荆头山农场新华社区灌荫塘杂柑基地,党支部书记张德猛说。
灌荫塘地块,在此前分包给该农场30户果农种植温州蜜桔。这些温州蜜桔老树,在这里已经生长了几十年,品种严重老化,完全跟不上市场需求,一斤售价仅为3到5毛钱,20亩地,毛收入只有2万元。
“荆头山农场的土地资源很好,老的发展模式必须淘汰,改良品种是当务之急!”张德猛很着急,他将情况上报给农场场部。
换土地换果树
荆头山管理区党委书记骆名勋召集班子成员研究这个实际问题——当前,荆头山农场正全力打造黄石地区的“柑橘小镇”,将传统柑橘产业做大做强,淘汰老旧品种,更换市场潜力大,产品价值高的品种,这符合农场整体发展战略。
问题是,30多户果农的工作该如何做通?他们愿意放弃手里的地块吗?
荆头山管理区纪委书记陈宏旺来到新华社区商议对策。“改革势在必行,群众的思想工作也必须做通。一户一户做,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陈宏旺说。
社区干部在他的带领下,一户户上门做工作,摆政策讲道理,并提出土地置换承包这一切实可行的办法。
荆头山的农工种了一辈子地,他们对种植产业感情很深,离不开土地。农场和社区干部在“调地”工作上,付出了极大的耐心和政策宣讲。最终,30户果农同意置换土地,这一片亩的“试验田”连成了片。
炎热天气下,社区干部们带领群众砍掉了老树,将新品种“爱媛28”杂柑苗种下了地。“杂柑采摘10元一斤,一亩地利润可达2万元,利润比温州蜜桔高20倍!”社区纪检委员陈沙芳说,“我们就跟群众算一本经济账,试验田成功了,也会带着群众共同发展。”
荆头山农场新华社区干部在试验田套种西瓜。记者田城摄
柑橘园先期没有收入,就套种西瓜,第一年就喜获丰收,40多万元的收入,作为发展资金滚动投入。
算出一本“清白账”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纪律保障。
在荆头山农场,党员干部搅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要管好“责任田”,敲响“警世钟”,擦亮“透明窗”,布开“监督网”。
记者了解到,作为试验田的第一笔收入,这些资金全部纳入监管,收入公开,用途公开,项目改革,孰优孰劣,一分一毫,明明白白。
在农场,社区干部不仅化身“瓜农”“橘农”,还化身为“虾农”“稻农”,党员干部带头种好实验田,在充分研究实际情况和评估风险后,“先行先试”,亏了由集体承担损失,赚了就退出土地带领群众致富,算出一本“清白帐”,算好一本“经济账”。
以北门垴社区为例,该社区有水田、有果园、有水产。这几年,种水稻的市场形势不好,农工收入逐年递减,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一年不如一年。
该社区快速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今年6月份,该社区党支部在场部的带领下,种植了“黄花霑”水稻品种,6月播种10月收割。11月到12月份,投放虾苗,到明年5月份上市销售。其间,在亩实验田中放养10斤田螺苗。
“一斤田螺收购价是1元钱,亩产斤田螺就等于增收了元,这笔账很好算。”该社区党支部书记方洪说,试验田的运作,都在荆头山农场纪检监督下进行,一是要确保实效,既要有投入又要有产出,确保资金不浪费;二是要有实际的探索价值,为整个农场的创新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拼抢实”打造“柑橘小镇”
今年阳新两会期间,该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荆头山农场打造“柑橘小镇”。
当前,该农场在阳新县委、县政府引领下,依托优势,借势发力,建设“四区一园”,打造“柑橘小镇”,让农场资源活起来、产业兴起来、农场美起来、农工富起来。
“武阳高速”加快建设,贯穿农场全境,加速农场城乡融合。记者田城摄
“四区一园”,即以工业化理念谋划现代农业,建设乡村振兴样板区、特色农业示范区、农旅融合体验区、生态康养休闲区,打造现代都市后花园,依托黄石福柑产业园,打造“产、学、研、游、创、教”六位一体的“柑橘主题体验区”。
堤坝整险加固、公路提档升级、建设美丽乡村、改善生态环境、推动果树改造……近年来,荆头山农场通过打造“柑橘小镇”,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实干锤炼战斗力,行动最有说服力!”荆头山管理区党委书记骆名勋说,农场全体干部遇到责任不推诿,碰到困难不退缩,见到难事不躲避,原则问题不让步,歪风邪气不迁就,所有工作,纪律挺在最前面,打铁还需自身硬。
在社区、医院、学校、机关……清廉建设活动有制度、有阵地、有图牌、有活动、有台账,对各项工作严格考核问责机制,对落实不力、不实、不快的单位进行约谈和通报。
“清廉模式”下,荆头山农场深化改革求发展。记者田城摄
陈宏旺说,加快建成“四区一园,柑橘小镇”目标一经确立,就要在思想上“想明白”,保持头脑清醒;在思路上“弄清楚”,保持方向正确,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为抓手,聚焦服务企业和项目建设,以“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打造荆头山农场一堵防火的“墙”,修通一条致富的“路”,种下万株摇钱的“树”,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