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螺 >> 田螺的形状 >> 古籍中的灵异故事008青溪女神也寂寞
《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引了一首小诗《青溪小姑曲》:
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青溪,是三国时吴国在建业城(今南京)东南凿的一条河流,
由钟山(今紫金山)西南流经市区,汇入秦淮河,又叫九曲青溪。
在青溪河畔有一座庙,庙里没有老和尚也没小和尚,
只供奉着“青溪小姑”,也称“青溪姑”、“青溪庙神”。
这首古乐府诗,就是在说:
庙门前清澈的河水静静流淌,还有一座小桥近在身旁。青溪小姑就住在这里,却没有伴侣和她一起欣赏。
也就是说,青溪小姑没有结婚,是一个少女神。
成语“小姑独处”就出自这首诗,意思是指少女还没有出嫁。
唐朝李商隐在 的《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诗中,
化用了这个典故,有千古名句: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小姑居处真的无郎么?
那位说了,你怎么净跟传统拧着来?
前面写了织女不爱牛郎,又写了董永没有爱情,
现在人家都说小姑居处本无郎,你非要说有郎么?
就显着你?
嗯,就显着我,
没有三把神沙,怎敢倒反西歧!
但我以理服人,以理服人,以理服人,
而且会做到有理有据有节地寸理必争寸利必得寸土不让!
“说你胖,你还喘上了?”
“不,不,我这叫得瑟。”
“你的理在哪?据在哪?”
那我说说,你听听,在想当初……
据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
会稽(今浙江绍兴)有个人叫赵文韶,担任东宫扶侍(官职),住在青溪中桥,与尚书王叔卿的家只隔着一条街巷,相距二百来步。秋天的一个夜晚,月光如水,赵文韶仰头望着明月,突然想家了。惆怅之情油然而生:这时要吟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该多好啊!可是,年之后李白才能写出这首诗呢。没办法,于是他倚着门,唱起了当时的思乡歌曲《西乌夜飞》:“天边夕阳再次映上我的脸庞,这是什么地方依然是如此的荒凉,我多想回到家乡,再回到她的身旁,看她的温柔善良,来抚慰我的心伤。归来吧~~归来呀~~~浪迹天涯的游子~~~呐咦耶~呐咦耶~~呐咦耶~~~”书中暗表:这词儿是我把三首当代流行歌曲综合了一下安上去的,因为他唱的《西乌夜飞》歌词早失传了,古人有好事者辑录了几句,也是瞎掰,还不如我安的这个。象不象,三分样,从上下文看,就这个意思吧。赵文韶唱时感情真挚,歌声非常哀伤愁怨。忽然看到有一个青衣婢女,十五六岁年纪,跑过来对他说:“王家娘子叫我禀告您,我们正在月下追逐游戏,听到您的歌声很是感动,特地派我前来问候。”这时还没有到睡觉时候,文韶对来人毫不惊疑。于是温和委婉地答礼,并极力邀请王家娘子来家里做客。不一会儿,王家娘子过来了,十八九岁年纪,姿态容貌非常可爱,还随身带着婢女。文韶问她家在哪里,她举手指着王尚书的住宅说:“就是那。听到你的歌声,所以前来拜访。如此动听,怎么能只让听一首呢?有美女赞赏,文韶来劲儿了,又立即为她唱了一首《草生盘石》,歌声清亮流畅,又深合女子的心思。歌中用瓶和水比喻男女爱情,但是担心象有瓶无水一样不和,空欢喜。女子听完后说:“只要有了瓶,哪里还愁没有水?”听话听音啊,这是姑娘把爱的信息光当就传给了文韶啊。文韶慢半拍,还在琢磨时,女子回头对婢女说:“你回去把箜篌拿来,我要为公子弹奏。”一会儿功夫,箜篌拿来了。女子将选好的曲子,弹了两三首,声音清脆悦耳,凄楚异常。然后叫婢女唱《繁霜》,自己则解下裙带系在箜篌腰间,叩弹着箜篌相唱和。《繁霜》的歌辞写道:“日暮风吹,叶落依枝。丹心寸意,愁君未知。歌繁霜,侵晓幕,何意空相守,坐待繁霜落!”这次真的是原歌词。大意是:夕阳西下风萧萧,叶子落了还在依恋着枝条,我的一片芳心、绵绵情意,忧思焦虑你不曾知晓。唱一曲《繁霜》,歌声冲破了拂晓的幕帐,为什么我要独守空房,眼睁睁等着那繁霜降?”这首歌是在表达对文韶的倾慕,同时也在暗示,要及时行乐。原文没有交待文韶听后的反应,省略了所有枝节,只用了10个字一句带过:“歌阙,夜已久,遂相伫燕寝。”翻译成白话就是:唱完歌,夜已经很深了,便相留安寝。给想象,留下了很大空间。四更过后,女子才离去。临走时,她摘下头上的金簪送给文韶。文韶也回赠她一个银碗,一把白琉璃勺子。天亮后,文韶去外面溜达。偶然走到青溪庙里,坐在神座上休息。一眼看到神座上有自己送给女子的那个银碗,非常吃惊。于是转身走到屏风后,看到白琉璃勺子也在,箜篌上的裙带也像昨夜一样系着。庙里有一尊女子神像,青衣婢女站立在前面。文韶仔细辨认,原来她俩就是夜里所见到的那两位女子。自此以后,女子再也没出现过。这事发生在宋文帝元嘉五年(公元年)。
神也和人一样,不愿意孤单寂寞,也想追求自己的幸福。
本篇男女双方用歌声、琴声沟通心曲,
琴瑟和鸣,着实浪漫了一把。
我本想给他们安排一场男女对唱:
女:让我的爱伴着你,直到永远~~~在相对的视线里才发现,什么是缘~~~男:把你的情记在心里,直到永远~~~在风起的时候让你感受,什么是暖~~~女:这~~~凑是爱~~~说也说不清楚~~~男:这~~~凑是爱~~~糊里又糊涂~~~合:我们彼此都保存着那份爱~~~不管风雨再~~不再来~~~~~~
但无处下嘴,放弃了。
跟田螺姑娘因被窥见真相毅然决然离男主人公而去一样,
这篇也是因无意中看到了真相,神女不再出现。
看样子,神仙们还是碍于“神人殊道”,不愿意暴露身份。
后人提到青溪小姑时,都是满满的同情与怜悯。
比如明朝的柳应芳也写过一首《青溪小姑曲》:
小姑家住秣陵西,惯听城头乌夜啼。向为无郎嫌出入,不知门外是青溪。
比如明朝的沈德符写过《朱天倩新居二首》,其中一句:
坐对清溪应借问,小姑何日肯为媒?
比如清初的毛奇龄填过一首词《江城子》,结尾句:
欲问小姑愁隔浦,长独处,久无郎。
还是明朝的李攀龙看得清楚,也写了一首《清溪小姑曲》:
青溪汤汤,白石为梁。小姑不嫁,谁谓无郎?
意思是,小姑虽然不出嫁,但谁又说没有郎君相伴呢?
是啊,看了这篇记载,谁谓无郎?
我们还是用本篇开头提到的李商隐的《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的结尾句结尾吧: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即便知道沉溺相思全然没有好处,但也不妨抱着痴情而惆怅终身。
附: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