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螺 >> 田螺的形状 >> 9月河蟹养殖,这些要点要注意
九月,北方气温开始回落,水产养殖迎来了一个最适生长期,在这个阶段昼夜温差较大,因此要做好管理,小润接下来说的几个方面,养殖户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啦!
预防三种死亡情况
防自然死亡
俗话说,“西风起,蟹脚痒”,每年9~11月,都有一批生长两年的河蟹由“黄蟹”脱壳变为“绿蟹”,性腺成熟,步入生命的最后时期。
凡是“脚痒”的河蟹,因性腺成熟,体内渗透压升高,已经不能适应淡水低渗透压环境,这种蟹必然要逃逸去寻找新的环境,最终大部分会自然死亡。
应对方法:对这些河蟹应及时抓捕出售,避免因自然死亡而失去经济价值。
防消化不良死亡
昼夜温差大,气压、水温的变化也随之加大,河蟹的食欲会发生变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死亡。这就是平时所说的“胀死”。
防治办法:改良水质,定期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食物中定时加抗菌素和生长素;不喂或少喂植物性饵料,适当增加动物性饵料,特别是蚯蚓、田螺等高蛋白质饵料;投食要做到定时、定量。水温下降时要相应减少投饵量。
防“感冒”死亡
白天黑夜温度变化大,水温差别也大,河蟹很不适应,容易“感冒”,并引发呼吸困难而死亡。
预防办法:注意调节水位,防止水温剧变;注入新水时温差不可大于3℃;水面要多长些水葫芦、水花生等覆盖植物,但覆盖面积不能大于水面的1/2;天气变化时要加深水位。
加强水质管理
池塘养蟹,水质的好坏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河蟹的生长速度、成活率,同时也影响成蟹的个体规格、饱满程度、背甲的颜色,以致影响经济效益。
秋季是河蟹的生长旺季,蟹池水质容易变坏,应注意调节好水质。
一、加注新水
首先调节好水位,夏季水深保持在1~1.5米,秋季则应保持在1.3~1.5米。其次要定期换水,夏初,每10~1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3;6~9月份每周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3至1/2。换水时要注意水质新鲜。
二、栽植水草
水草既是河蟹的附着物,又是其栖息、脱壳的隐蔽场所;还有吸附水中的肥料及遮挡阳光等作用。栽植的水草主要有水花生、苦草等。栽植面积可占池水面积的30%。
三、开增氧机
可安装增氧机调节水质。用增氧机要坚持“三开两不开”。即:晴天中午开机,阴天时次日清晨开机,阴雨连绵或水肥蟹多,半夜开机;傍晚不开机,阴雨天白天不开机。
四、定期改底
每10~15天泼洒一次过硫酸氢钾,这样可调节水质,同时还利于河蟹脱壳。降低水中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很好地调节水质。
使用过硫酸氢钾还可以降解水体中的重金属毒性和藻毒素。对于藻类死亡之后产生的毒素,或者水体中的重金属毒素,过硫酸氢钾可以快速解毒。同时还可以将氯制剂使用后的残留物氯胺降解,减少有毒物残留。
除此之外,如果养殖户朋友们遇到池塘缺氧,而无法使用增氧机或者使用增氧药剂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过硫酸氢钾来应急,利用新生态氧可以短时间内补充氧气,及时挽救濒死的河蟹。
加强巡塘、适时上市
九月要加强巡塘,勤观察养殖对象的摄食、活动及水质情况,对河蟹加强防逃设施。秋季的大风大雨会刺激河蟹外逃,故雨季之前要加高加固塘埂,检查防逃设施,并备好防汛物资。另外,蟹池边不能有高秆作物,防逃墙四周最好做成圆弧形。注意收听、收看气象信息,做好防范工作。
九月份养殖的水产品达到上市规格就可以适时上市,要及早做好销售前的准备工作,充分利用国庆节等节假销售,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