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螺 >> 田螺的繁衍 >> 这样做出来的田螺,光闻到香味,就抵挡不住
在我国的无鳞水族中,田螺是颇富特色的。它个大,壳薄,肉美;每当春夏时节,我国江浙一带的人常将它作为餐桌上的特色美味,合家品味一番,以应时令的美食之景呢!
记得儿时,笔者的故乡苏州,田螺真是多,真是大,价钱也便宜,二、三毛钱便能买上一、二斤尝新。苏州湖荡多,田螺算不得是珍品,家家都买得起,吃得上。当时我家虽不富,在田螺应市的时候,家母从来不会忘记给全家人烹上几回酱田螺尝新。那个时候,我的祖父还健在,逢到吃田螺,他总让我到“元大昌酒店”沾上一斤绍兴花雕,陪着他,一边呷花雕,一边吃田螺。祖父吃得高兴时,常用他那沙哑苍老声音给我们讲田螺的故事:从前有个年轻的后生靠打鱼为生。他打渔的本领很好,每次下湖打鱼都是满载而归。
可是有一次,他打了一整天的鱼,网网都是空的,直到天将断黑的时候才打起一只色彩斑烂的田螺,后生觉得好玩,便将它带回家放养在水缸里。奇事发生了,自打后生在水缸里放养了这只田螺后,他每次打渔回家都有人给他准备了热气腾腾的饭菜,还给他浆洗衣服、收拾打扫屋子。后生问周围邻居,他们都说不知道这件事。后生决心查个水落石出。有一次,他假装下湖打鱼,躲起来看家里的动静。
秘密被他发现了,原来水缸里的田螺是一位年青美貌的田螺仙子,这些事都是她干的。后生看得激动,禁不住冲进屋去,藏起田螺壳,田螺仙子逃不掉了,便把她对后生的爱慕之意统统讲给后生听,后生也极爱田螺仙子,他们便结为恩爱夫妻……祖父年复一年地给我们讲这个有趣的故事,直至我们长大走上了工作岗位。这些情景至今回忆起来还历历如在昨天。
家母烹调田螺的手艺是非常高超的。一种酱田螺,她能烹出几种不同的花色风味:五香酱田螺啦,麻辣酱田螺啦,红烧酱田螺啦,等等。在烹调酱田螺时,她先将田螺放在清水里养一天一夜,让田螺将体内所有的排泄物排泄清爽了,然后刷净外壳,用清水漂干净,滤干水。在烹调酱田螺的时候,放作料的先后程序是非常讲究的。先将菜油烧至沸,然后放盐,接着放葱姜。菜油里完全溶入葱、姜的香味后,这才将田螺放入油锅中炒。这样烹调田螺可将田螺的土腥味基本解净,最后加绍酒、调料,装碗。
家母除了擅烧酱田螺外,“田螺塞肉”也是她的拿手好戏。“田螺塞肉”苏州人又呼之为“砂锅里笃肉”,那“砂锅”是田螺的壳,“笃肉”是将鲜活田螺肉从螺壳中挑出后,和猪肉一起剁成肉末,加调料,重塞入田螺壳中烹调。“田螺塞肉”,又有水鲜、肉鲜合璧之美,那个风味,十分地诱人。
酱田螺是常熟王四酒家的时令名肴。清朝两代帝师的名臣翁同稣在常熟故乡时,便十分喜爱到王四酒家品味酱田螺、叫化鸡、桂花酒。将田螺肉挑出壳外,洗净后与春韭同烹,其味也相当的不错。品食田螺除满足口腹的享受之外,它还有着极显著的食疗作用。田螺甘、寒,清热,通水,利肠,能治疗目赤、黄疸、脚气、痔疮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