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螺 >> 田螺的繁衍 >> 吃货请嘴下留情,非洲蝗虫这次做不了烤串
都说吃货也能灭蝗灾,但是非洲蝗灾这次真没发做烤串。
说吃货能灭蝗灾,也许只能算个笑话。自古以来中国就是频遭蝗灾袭击的国家,古人就不知道吃吗?
01
一个规模为1平方公里的蝗虫群一天就能吃掉3.5万人的口粮,这次的蝗灾搞的印度、巴基斯坦都好好坐下来开了好几次会商量抗蝗,联合国粮农组织也发布警告,他们预测,此次蝗灾可能会延续到今年6月,规模甚至超过现在的倍。
可是到了中国,人们发现画风似乎不大一样,甚至可以说有些喜感。因为中国的吃货们又可以施展口舌之能了。他们说:“蝗虫呀,得焙着吃才香。”
蝗虫也是心大,不知道咋想的,不怕被中国人吃成濒危物种吗?
02
就说说野生的蝗虫群能不能吃吧。对于这个问题,答案是:反正食虫鸟是不吃的。
为什么?因为群居蝗虫有毒。食虫鸟会捕食散居的蝗虫,可一旦蝗虫成为群居后,连鸟儿都嫌。原因就在于一旦蝗虫聚集后,连它们的形体都会产生变化。
图中左边的是正常蝗虫的样子,右边的就是群居后变化的样子。你会问这玩意咋还能突然变身呢?。
03
有一种鱼叫“清道夫”。它还有个俗称叫“垃圾鱼”,因为它完完全全就是一种工具鱼,经常以其他鱼类的鱼卵为食,一天能吃掉至0粒鱼卵。所以其他鱼类就遭殃了,而在中国它们又恰恰没有什么天敌,中国吃货怎么不去吃呢?因为这玩意一身臭不说,鬼知道它吃了些什么东西,而且其骨质甲坚硬厚实,刺还多,据吃过的人都说味同嚼蜡。
除过清道夫,还有福寿螺,因外观和中国人常吃的田螺极为相似,而且个头大,一度成为很多人口中的餐品,可事实上这玩意跟清道夫一样,啥都吃,繁殖快,但口感极差,甚至在没有充分加热的状态下,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在人体内感染。而有的不良商贩看中了其外观跟田螺相似的一面,就把它加到田螺里面一起卖给食客。其结果嘛,吃货们自己去掂量一下。
当真正的灾难来临时,我们或许应该考虑一下人类活动到底给它了几分推波助澜,嘴下留情,非洲蝗虫这次做不了烤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