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螺 >> 田螺生活环境 >> 隐藏在紫禁城背后的胡同,见证了历史的风起
提起北京,除了赫赫有名的紫禁城、天安门、长城外,一定少不了北京胡同。
北京胡同不仅仅只是建筑物,更是我国历史繁衍的见证和文化的深厚积淀。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四世同堂》,就是以居住在胡同里的祁家为主,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深刻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经历的风云变幻。
北京的胡同,在历史的流动中诉说着源源不断的故事,关于你,关于我,关于每一个走进胡同里面的人。
前门的胡同在《胡同的故事》这本书里,冰心,史铁生,汪曾祺,毕淑敏,季羡林等46位名家,带我们走进他们笔下的胡同生活,聆听着他们与胡同的不解情缘。
跳出书本之外,我们将以历史的角度来了解胡同。因为只有了解了胡同的前生今世,你才会明白,为何那么多人对胡同如此钟情,如此魂牵梦绕?
胡同的来历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称呼。为什么叫做胡同?说法不一。
目前,比较认同的是《析津志》里的记载,胡同这两个字原是蒙古语的译音,从年元代建大都沿袭下来,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关汉卿的《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就有‘’直杀一个血胡同‘’,除此之外,在其他的著作中也见到了胡同的称呼。
北京的胡同星罗棋布。据统计,现在北京城内的胡同达到0余条。
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
众多胡同中,闻名中外的是八大胡同: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
这些胡同之所以出名,是由于在过去,一些有名的妓院都在这里,比较出名的妓女也生活在这里,可以说这里曾经是烟花柳巷的代名词。
当然除了这些这八大胡同,还有一些胡同也是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比如在书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东四胡同、羊尾巴胡同等。
百顺胡同北京胡同的起名也是各有来源。
有的是以行业名,如手帕胡同、帽儿胡同;有的是用人名字,如张自忠、贾家胡同;有的是以花草鱼虫命名,如金鱼胡同,百花深处;有的是以胡同的形状命名,如斜烟袋胡同、小喇叭胡同;有的是官府名称,如禄米仓、贡院胡同。
张善家胡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胡同以其他的方式命名。如果细细研究,每一条胡同的命名都能挖掘出一段历史背景故事呢。
所以北京胡同是久远历史的产物,它反映了北京历史的面貌,是有着丰富内容的。
胡同和北京人的生活
在作家汪曾祺眼中,胡同的生活,是安静的,也是丰富多彩的。
小商小贩在胡同的叫卖声,绝对代表着胡同里老北京人的生活。
卖硬面儿饽饽的,北京糖葫芦、王致和臭豆腐……
叫卖声高亢悠扬,和老北京人的饮食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作家萧乾曾写道:
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挑子两头“芹菜辣青椒、韭菜黄瓜”,嫩绿的叶子上还滴着水珠。过一会儿,卖“江米小枣年糕”的车子推过来了,然后是叮叮当当的锯盆锯碗的。春天是“蛤蟆骨朵儿大田螺狮”,夏天是莲蓬藕和凉粉儿,秋天的炒栗子炒得香喷喷粘乎乎,冬天烤白薯真热乎。
听着胡同的叫卖声,就能知道是什么季节,该吃什么了。
串着胡同叫卖的,还有剃头的,磨刀子的,卖木炭的,算命的,卖膏药的,卖小孩子把戏的……
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胡同里的叫卖声,就像一首首动人的音乐,给人们带来生的希望,美的幻想。
胡同与四合院
赋予胡同生命的就是那两旁大大小小的四合院,推开门进去,展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历程。
四合院也是由元朝兴起,元朝大都内居民的住宅,就分布在胡同两侧。
元朝有诗云:云开闾阖和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这“百万家”的住宅,就是如今所说的北京四合院。
北京的四合院,从空中鸟瞰是一个四方形。达官贵人的四合院非常讲究,有前厅、过厅、堂屋、跨院,农户错落,回廊曲折。不过一般人家的四合院就一个厅和一两间厢房。
由于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门,所以它具有很强的私密性,也非常的清幽。
著名作家鲁迅的故居,就位于北京阜成门内的西三条胡同内,是三开间的小四合院。在这里,鲁迅先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里的枣树就在这座四合院内。
鲁迅故居如今在走在北京城内的胡同两侧,大部分的四合院都已经成为名人故居。他们留下来的作品,让我们有幸看到那个时代的璀璨文化,感受到他们坚韧不屈的精神。
与其说四合院是人们的居住所,倒不如说它是中国人的文化精神更贴切。
胡同的未来
几百年来,胡同经历了沧桑变化,遭受到了战争和人文的破坏。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北京市建新城,不少古建筑被拆除或者遭受到严重破坏。
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为了保护中国的古建筑作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保护古建筑不被破坏,梁思成不惜以死相谏,林徽因指着当时任市长的鼻子大骂,可惜中国的古建筑并没被完全保住,不少经典之作变成瓦砾。
日新月异的发展中,许多老胡同的去留成了一个大问题。
几十年前,作家萧乾就请求:“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
如今我们更希望城市的建设者能够把这些胡同全部保留。
没有过去,怎能有未来?
无论历史怎么发展,只要胡同存在一天,它便是有机体,有生命,有感情的,它会思念远方的故人,远方的故人也会想念他。
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是一位髦耋老人,在时间的长河里诉说着一代一代子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