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螺 >> 田螺生活环境 >> 脱贫影像山上种茶,田里养螺hellip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阳春三月,地处苗山深处的融水苗族自治县拱洞乡高武村春意盎然,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驻村第一书记李杰也在为搞好田螺、生态稻谷、茶叶等产业的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而忙碌着。
本期主角李杰(驻村第一书记)
出场人物韦腰科(贫困户)
韦合里(茶叶种植户)
王凤英(贫困户、茶叶种植户)
3月12日,美丽的高武梯田。
春雨过后,云雾萦绕山间,若隐若现的苗族吊脚楼和层叠起伏的梯田相映成趣,春天里的拱洞乡高武苗寨处处美景如画。田垌间,阵阵小型农机的轰鸣声穿透云雾,回荡在山谷田野间,来回穿梭忙碌的身影宣告着新一年的春耕开始了。
4月11日,乌保屯村民在春耕。
??
“老韦,你的田螺长得怎么样了?”4月11日,李杰一大早就来到乌保屯村民韦腰科的水田里,查看田螺长势和生态稻谷育秧备耕情况。
??
60多岁的韦腰科是乌保屯的老队长,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村里合作社发动群众种植生态稻谷,一直固守着传统种植观念的韦腰科对此不怎么“感冒”。李杰和村干部多次上门动员,他还是按照他的那一套摆弄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去年底,合作社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卖出4万多公斤大米的消息传来,又见到参与的村民都领到了一沓沓人民币,韦腰科心动了。今年初,当李杰再次上门时,他立马就参与种植4亩的生态稻谷和养殖田螺。
3月26日,李杰和村干部一起与群众商讨发展种养产业。
??
在水田里,李杰一边摸起几颗田螺,认真查看其生长情况,一边叮嘱韦腰科平时要向养螺大户学习,并每隔一段时间要认真查看田螺的情况,若发现异常,立即打电话给他,他可以协调技术员前来解决。
??
据了解,今年,在李杰和县乡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高武村与龙头企业——广西桂螺农业科技公司签订合同,对田螺采取保底价兜底收购。目前合作社已经采购余公斤的田螺种螺,投放在余亩的连片梯田里,并计划于4月底前再采购种螺1万公斤,投放在亩的水田里。此外,合作社与多户贫困户签订购销协议,采取0.5公斤谷种保价回收75公斤大米的订单模式,让贫困户吃下“定心丸”。今年已免费向贫困户发放生态稻谷谷种多公斤,种植面积达多亩。
4月11日,李杰帮贫困户放养螺种。
??
对于这些种植、养殖的统计数据,李杰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以走访各屯群众(尤其是贫困户)为契机,通过抽查、聊天等方式了解情况,核实数据,做到心中有数。
??
“山上有杉木、茶叶,水田里有稻、鱼、螺。高武村土地面积有亩,其中耕地面积约亩,林地面积约亩,土地资源丰富,只要做好田园文章,群众脱贫增收就不会有问题。”李杰信心满满地说。
4月3日,科技特派员给村民示范讲解稻谷育苗技术。
??
在高武苗寨一栋吊脚楼里,几台茶叶揉捻机快速运转,茶叶的清香扑鼻而来,苗族村民韦合里正在他的茶叶加工作坊里不停地“晒青”“摇青”“烘干”。韦合里是高武村茶叶制作的老师傅,从事茶叶种植加工已近20个年头。他说,高武村有种茶制茶的传统,茶叶品质也好,但是没有一个大型的加工厂和自己的品牌,粗加工的茶叶只能便宜卖给外地的老板,收入太低导致群众丢荒了茶园,选择外出务工。
??
对此,今年春节前,李杰专程赶回市区,向高武村的后援单位——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领导汇报,请求支援。看着一整套目标明确、可行性强的设计方案,东城集团和中建钢构广西公司领导立即前往实地调研,现场拍板共同出资30万元,援建高武村茶叶加工厂厂房和购买加工设备。“现在茶叶加工厂的施工设计图已出来了,走完程序就可以马上动工!”一想到现有可采摘的余亩茶园很快就能变成“绿色银行”,李杰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
4月2日,村民们签领稻谷种子。
“以后有自己的加工厂就好了。”贫困户王凤英家有20多亩茶园,今年开始进入丰产期。这段时间,王凤英不管天晴还是下雨,每天都要请邻居、亲戚帮忙采摘茶叶。而茶叶加工厂的建设无疑对王凤英家来说是大好消息,因为随着本地化加工,茶叶的收入将进一步增加,王凤英一家人脱贫指日可待。
??
4月3日,高武村巷道硬化工程正式开工,村民们群情激动,纷纷出工出力。按计划,总长多米的砂石路在3个月后将变成水泥路,全村户0多名群众可全部实现户户通水泥巷道。对此,高武村的广大群众有理由相信,随着道路的建设,他们的出行将更加便捷,村寨也将变得更加美丽;随着田螺、生态稻谷、茶叶产业的发展,他们的明天也将变得更加美好。
4月3日,李杰检查高武村巷道硬化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