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螺 >> 田螺生活环境 >> 为啥让中国吃货败退的福寿螺,在印度却成了
天气渐热福寿螺又出现了。河岸“粉色桑葚”,就是福寿螺的卵,如看到千万别碰!
福寿螺长得跟田螺挺像,但是体型要大很多,有着“巨型田螺”之称,原产于中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属杂食性动物。由于福寿螺对水稻、水边种植的甘薯等危害很大,在很多地方都被判定为入侵物种和农业害虫。
我国最初引进福寿螺是在80年代,福寿螺因个头大、肉量多的特点开始很受养殖者喜欢。但之后却发现福寿螺的口感并不好,且福寿螺身上还携带大量的寄生虫。很易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
在80摄氏度环境下,对广州管圆线虫的灭活概率是%,只要能保证做熟,福寿螺体内寄生广州管圆线虫就完全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威胁。但由于福寿螺个体普遍较大,肉质厚重紧实,如完全做熟,必然会造成口感较老的情况,所以福寿螺被爆炒、焯水凉拌的方式食用,就为广州管圆线虫的爆发埋下隐患。
不可贸然采用生食、半生等方式,食用来源不明、未经过任何专业处理的水产品
1、福寿螺在我国都造成了哪些危害?
由于我国的气候环境与福寿螺的原产地相似度较高,且没天敌,加上福寿螺繁殖能力很强,逐渐就泛滥了起来。
福寿螺是杂食动物,平时会食用植物性饵料、蔬菜、瓜果、浮萍等,对水草和沿岸的一些农作物的危害很大
福寿螺成功占领我国南方地区的绝大多数水域,它和“水葫芦”、“花蚊子”并称中国“池塘三灾”。
2、福寿螺在印度成了“香饽饽”!
印度人不吃牛肉或猪肉,有些地区比较穷,没多余的蛋白质,食用福寿螺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福寿螺被去壳留肉之后,起锅烧油,再加上洋葱、番茄、拉料等一起翻炒,加入咖喱和各种调料后,再大火不断煮。将做好的螺肉放在米饭上做成“螺肉盖浇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