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螺 >> 田螺生活环境 >> 福建土楼,层层叠叠合为先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是客家人在辗转迁徙中,形成的独特建筑,以石为基,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交错夯筑,或方或圆,以圆为主,如珍珠般洒落在闽西南的绿水青山间,当地人称之为圆楼、圆寨。
客家人聚族而居,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从历史学及建筑学的研究来看,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
土楼内形有方形、圆形、五角形、八角形、日字形、回字形、吊脚楼等多种形状,其中圆形土楼是客家人居住的典范民居。
土楼表现出向心性、匀称性和前低后高的特点,由内到外依次是上、中、下堂:上堂居于最里边,是客家人的祖堂;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外边。
外圈高约10多米,三至四层,共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房,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居室。目前有较多土楼保存的地区包括:永定土楼: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南靖土楼: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华安土楼:“土楼之母”齐云楼、二宜楼。
现存著名的的土楼有:承启楼,誉为“土楼王”;振成楼,誉为“土楼王子”;振福楼,誉为“土楼公主”。
2.永定土楼
永定土楼,位于福建省西南部的龙岩市永定区,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
永定土楼是福建土楼的代表,分五凤楼、方楼和圆楼三大种类。
五凤楼
五凤,语出《小学绀珠》:“五凤:赤者凤,黄者鹚雏,青者鸾,紫者鹫鹫,白者鹄。”有五行配五色的含义,即东西南北中的五方,配五色五凤,并以此命名住宅,
五凤楼最标准的平面形式是“三堂两横”,以三堂屋为中心的五凤楼含有明确的主次意识,沿中轴线前后依序布置下堂、中堂和主楼(合称三堂),层祖堂,左右及以上各层安排家庭支系。
方楼
方楼,也叫四方楼,是客家土楼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布局同五凤楼相近,但其坚厚土墙从上堂屋扩大到整体外围,防御性大大加强。
圆楼
在圆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经隐藏,尊卑主次严重削弱,一般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将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
3.土楼家族代表
承启楼、振成楼、振福楼
永定土楼中其中最有名的是承启楼,被称为“土楼王”。
承启楼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历时近81年,可谓规模宏大:高四层,内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套圆,圈套圈,历经沧桑数百年;楼中楼,天外天,住上人口近一千;阴阳八卦布其间,天地人楼合为先。
振成楼,俗称“八卦楼”,被誉为“土楼王子”,楼主人是清末民国年间商人林鸿超,他从《易经》中得到启发,结合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精心选址,按八卦太极图形式进行立体布局和设计,于民国元年(年)开始施工,历时五年建成了振成楼。
振成楼坐北朝南,主楼按易经八卦设计,内外两圈,外圈4层,每层等分6间起脚为一卦,卦关起门户,自成院落,打开门户,全楼贯通。
振福楼,被誉为“土楼公主”,建于民国二年(年),楼主是苏振泰,取其振字辈,“福”字表达了对子孙后辈福禄双全的美好祝愿,因此取名振福楼。
振福楼是一座圆形土楼,坐北朝南,按八卦布局设计,有两环,外环高3层,楼内用了许多石料和砖料,雕刻精细,是一座外土内洋、中西合壁的土楼,与振成楼互称"姐妹楼"。
层层叠叠的土楼,凝聚力量的客家,福建土楼的故事暂时分享到这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