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螺 >> 田螺的天敌 >> 退休心如诗捡田螺山径刘多魁
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导读:我已离开山区回到城市,安享退休生活了。但我仍爱去城外远郊的水田中捡田螺……
·
捡田螺
刘多魁
·
在山区教书,生活清苦单调,捡田螺便成了一种情味很深的爱好。
惊蛰未到,田螺便开始从冬眠中苏醒过来。但这时乍暖还寒,田螺出泥的不多,偶尔出来,也摇摇晃晃地打瞌睡。直到阳春三月,随着犁头的翻动和春风热烘烘的吹拂,田螺便纷纷出泥觅食了。
犁耙过后的水田,平整如镜。活鲜鲜的田螺浮在泥上,如翡如翠。这时侯,只要卷起裤腿,到田里随意走走,便可捡到满筐满篓的田螺。
俗话说,三个手指捏田螺,十拿九稳。捡田螺不同于浑水摸鱼,靠瞎碰乱撞;也不像捞鱼捉鳘,手忙脚乱。捡田螺可以不慌不忙,因为田螺是水田里的一种静物,只要不是大雨滂沱,它是不会突然嵌进泥里去的。田螺爬行缓慢,只要你的眼睛看到它了,便一定能捡得到手。捡田螺可以享受到田间的一种特殊的平静和从容。
将田螺检回家中,却令人怦然心跳。田螺实际上是一种十分美丽机灵的生命。民间传说,田螺可以变成姑娘,悄悄藏在农家,帮助为在外辛勤劳动的男子洗衣做饭。我那时年轻,对田螺充满遐想。每次将田螺捡回家中,总是情不自禁地将它们养入清清的水中,偷偷从旁边观看。田螺的确具有一种诡谲的美感。它们时而半掩着门,窥看外面的世界,时而将门紧闭,不留半丝缝隙。当然,田螺不会出壳变成姑娘,但纯美的传说能充实心灵空间,给人以慰藉和力量。
田螺不仅是勤劳、善良和爱情的象征,而且是老天爷怜悯农民生活的见证。有一次,我在蒙蒙细雨中捡田螺,不小心陷进山边一丘烂泥田里不能自拔。这时,幸亏一个老农来修补田塍。他急忙放下锄头,费劲地将我拉址出来。很显然,这样的田,泥脚太深,牛不能耕,全靠人力去挖。老农屈着背,从我的篓子里拿起一个田螺说,田螺是西天王母看见七仙女和董永艰难度日而掉下的一滴跟泪。听到老农这种说法,我心里为之一颤。滴溜溜的田螺与泪珠何其相似!特别是苍青色的田螺上那一道道螺纹,更像是泪珠从九天之上旋转而下的印证。我从老农手中接过那个湿漉漉的田螺,心里像握着一把苍凉,压得人呼吸困难。我想,世上最苦的是广大农民,老天爷该不会只同情七仙女和董永的农耕之苦吧?
人老了,常常想到人的生存和命运。给我讲述田螺来历的老农已年过七旬,仍在田里春耕夏耘,忙个不歇。而我已离开山区回到城市,安享退休后的生活了。闲居闹市,我仍爱去城外远郊的水田中捡捡田螺,这除了满足口中对此物的偏好外,主要是为了摆脱城市的喧嚣,去享受一种田园的清静,感受人生淡泊生活的乐趣。
在自然界里,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走的各种生命都在以不同的本能和方式觅食。在清清的水田里,麻鸭总是先将水搅浑,再伸着粗壮的脖子去污泥浊水中掘取食物。这常常引起苍鹭的侧目。苍鹭的性情真怪,它虽然有长长的腿和脖子,又有一双善飞的翅膀,却只在清澄的水中吃点身边的食物,宁愿挨饿,也不去浑水中争抢鱼虾。我和它仿佛有些相同,还是适其本性地生存吧,我不愿意去浑浊中觅食,便只能在贫瘠的清水田里捡捡田螺了。
·
尾韵:人已老,梦犹在。轻惹小弦歌一曲,韶华今日又重来……
田螺姑娘.mp4
03:51田螺姑娘下了凡,爱上老实巴交汉。能与善良共枕眠,不知天上是何年……
·
作者简介:刘多魁,湖南省邵阳市人。年从湖南师范学院外语系毕业后,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教育系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和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几十年。首届湖南省收藏家()。
·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部分作品:
点击链接-画眉之声(山径刘多魁)点击链接-湖南城步三道茶(山径?刘学用陈芳)·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