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

改写宁波历史,余姚史前贝丘遗址井头山

发布时间:2022/9/24 20:59:48   

5月30日上午,浙江省余姚市井头山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正式发布。

井头山遗址是浙江境内首次发现的一处史前贝丘遗址,也是中国沿海地区年代最早、埋藏最深的一处史前贝丘遗址。

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碳十四实验室等多家实验室测定,井头山遗址的年代在距今~年之间,遗址年代早于河姆渡文化年。

这是宁绍平原史前考古年代学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也将宁波地区人文起源的历史在河姆渡文化基础上再往前推进了多年。

井头山遗址位于宁波余姚三七市镇,东距田螺山遗址1.5公里,年因厂房建设勘钻时发现。

井头山遗址埋藏在地表之下8米左右。出土遗物中最多的一大类,便是先民食用后丢弃的数量巨大的各种海生贝类。包括:蚶、螺、牡蛎、蛏、蛤。看来,井头山人的主食就是海鲜。

年9月,井头山遗址主动性考古发掘启动。大量陶器、石器、木器、骨器、贝壳器等逐渐被发掘,其中,最让人惊叹的是这件结构精巧的木插梢。

井头山遗址与河姆渡遗址相邻仅八公里。从目前出土的遗物来看,井头山遗址要早于河姆渡文化多年。

土遗物主要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

当时先民食用后丢弃的数量巨大的各种海生贝类(蚶、螺、牡蛎、蛏、蛤、蚝等),胶结牡蛎壳的粗砾石块。以及用大型贝壳加工磨制的一些贝器(铲、刀、圆形饰片等);动物骨头数量不少。较多碎木块、木棍、木条、小树枝条、木炭块和木炭颗粒,以及橡子、麻栎果、桃核等果核、少量炭化米、杂草种子等植物遗存。

第二大类

人工制品,有陶器、石器、骨器、木器、贝器、编织物等。

陶器,出土陶片修复率不高,可辨釜、圈足盘、钵、敞口盆、小杯、折扁腹罐、釜支脚、陶拍、器盖、小陶玩等器形,陶质以夹砂陶为主,还有夹炭陶,以及少量夹细砂陶、加贝壳碎屑陶等,陶色以红褐色为主,还有红衣陶、黑衣陶,陶胎厚薄不均,烧制火候看似不高,器形多较规整,制作成型用泥条叠筑加拍打成形,无明显慢轮修整技术;纹饰有绳纹、浅方格纹、刻划纹等,还有少量简单的红彩。

石器有斧、锤、锛、砺石、圆盘状石块等,数量30多件;上百件骨器,器形有镞、锥、鳔、凿、针、匙、珠、笄等;还有不少加工程度不一的木器(用于安装石斧的菜刀形木柄、木矛形器、用于安装石锛的“7”字形木柄、点种棒、双尖头木棍、无尖头木棍、刻槽带销钉木板、木桨、棒槌形木器、等);还有不少芦苇(芒草)编织物(席子、篮子、筐子、背篓等)。

第三大类

除贝壳以外的动物碎骨头也较大量;还出土较多碎木块、木棍、木条、小树枝条、木炭块和木炭颗粒;还有不少编织物、绳子的原料(芦苇杆、芒草杆、还有一些植物纤维等),以及很多的植物种子、果核(橡子、麻栎果、桃核、少量炭化米、稻谷壳、水稻小穗轴、以及漆树、黄连木、猕猴桃、紫苏、灰菜等木本、草本植物的种子)等遗存。

拓展知识

带你趣旅游呀

什么是贝丘遗址?

贝丘遗址,是古代人类居住遗址的一种形态,从字面上理解:堆成了小山丘的贝壳。在考古学上,指在地层中发现的海鲜贝壳组成的堆积。我国发现过很多贝丘遗址,在中国海岸线及近海岛屿上,从北到南,发现过上百处早至多年前、晚到多年前的古代贝丘遗址,展现的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先民的海洋生活。

井头山遗址和河姆渡文化

是什么关系?

井头山人是河姆渡人的祖辈——不是父亲辈,至少应是爷爷辈。他们跟河姆渡人有着文化血脉上的联系。更专业的表述是:它是河姆渡文化的祖源,并非直接的源头。中间还有个缺环,也就是河姆渡人的“父辈”,还没有找到。

END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6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