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螺 >> 田螺的种类 >> 融水科技扶农助脱贫潇湘晨报
本网融水讯(廖子渊)年,融水苗族自治县通过派出科技特派员,在农村建设基地进行规模养殖,引进新技术,培训新农民等方式助力脱贫攻坚。
建设新基地,规模养殖助脱贫。指导服务各贫困村建设鱼螺、五指毛桃、油茶等各类示范基地个,基地规模18.59万亩、家禽14.17万羽、生猪1.6万头。辐射带动周边基地规模14.7万亩,受益人数10.61万人次,促进集体经济增收万元。如,文衍红、张桂姣等科技特派员开展稻田养螺技术指导和打造示范基地,形成稻、田鲤、螺、虾、蟹轮作种养模式,提高收入。目前,全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有8.2万亩;“稻田养螺”养殖面积1.5万亩,年产螺蛳吨,亩纯收入元。创建“稻田养螺示范乡”1个,养螺专业合作社11个,村级养螺示范基地15个,螺蛳繁殖基地2个,带动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户。
引进新技术,提高产量助脱贫。引进食桑、普薯32、多芽黄精、滇重楼中药材等21个栽培新技术;引进水稻PR23、中华圆田螺、中华鲟鱼等26个新品种;示范推广半枫荷扦插技术、非洲猪瘟防控技术、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先进技术21项,为贫困农户解决技术难题54个。如,叶雪英、谢朝敏等科技特派员针对农户在木耳、灵芝菌棒生产及出耳、出芝管理方面,对技术的掌握程度普遍偏低、管理粗放等问题开展专题培训,引用新技术解决菌棒制作、接种、养菌和菌棒下田遇到的各种难题。整合食药用菌人才和基地资源,执笔完成“融水县食药用菌产业星创天地”申请材料的撰写并提交,为融水食药用菌从业者抱团发展及县域“5+2”产业之食药用菌产业的振兴做出努力。
培训新农民,技术种养助脱贫。积极开展科技服务活动,面向全县个贫困村,特别是吉曼村、乌吉村、高文村等26个今年脱贫摘帽村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期,培训人次。其中,贫困户人次。如,谢燕青、廖春良、杨光照等科技特派员开展粮食安全生产指导和技术培训,建立紫黑香糯产业区级核心示范区,发展订单种植特色糯稻。全县发展特色糯稻多亩,实现产值多万元。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85亩,粮食总产量吨。兑现优质稻产业奖补5.46万亩;科技特派员陈彦臣举办培训5期,培训贫困人口人次。
据统计,年,融水选派科技特派员共计57人,科技特派员完成实地签到服务次,开展科技服务累计天。
责任编辑:黄祖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