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

法育黎州聚焦耕地保护,聚焦绿水青山,雅安

发布时间:2023/3/18 23:08:14   
北京看皮肤病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416/6171978.html
                            

年9月8日,《人民日报》第15版以《健全防控体系向入侵物种说“不”》为题报道了外来物种入侵对农林业生产安全、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严重威胁,强调了源头预防、监测预警、治理修复等方面构建全链条防控体系的必要性重要性。报道中,对雅安、汉源两级法院联合行政、社会力量,积极治理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的司法反向修复活动进行专门介绍。

今年8月1日,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等有关部门制定发布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该《办法》实施前夕,在雅安市中院指导下,汉源法院便开始积极探索修复性司法“新路径”,首次提出“反向修复”新理念,并于7月21日,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合县农业农村局、九襄镇政府等司法、行政、社会力量,在汉源县九襄镇周家村“司法实践基地反向修复示范田”开展治理福寿螺的反向修复活动,捕获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50公斤。

司法反向修复活动

治理福寿螺

活动

此次司法反向修复活动的一些延伸知识

为什要开展此次司法反向修复活动?

福寿螺原产于美洲,于上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福寿螺不仅危害环境,还是寄生虫的中间宿主,一只福寿螺体内能有上千条寄生虫,是名副其实的外来入侵生物。

汉源法院积极探索司法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将修复性司法工作与耕地保护相结合,对危害农业生产、威胁人体健康的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进行反向修复治理,既是对耕地的保护,更是以生态环境高水平司法保护推动汉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延伸小知识:

如何辨别福寿螺和田螺?

1.从外观来看,福寿螺外表有螺旋状的螺壳,颜色会随环境及螺龄不同而变化,上面有光泽和若干条细纵纹,其头部有2对触角,前触角短,后触角长,后触角的基部外侧各有一只眼睛。螺体左边有1条粗大的肺吸管。

2.外观来看,福寿螺个头通常更大,色泽偏黄;田螺则个头较小,颜色多为青褐色。福寿螺的盖头偏扁,尾部短平,呈圆盘形;田螺的盖头偏圆,尾部比较长和尖,呈锥形。

3.从触感来看,福寿螺的外壳薄而脆,而田螺的外壳比较坚硬。

此外,福寿螺的卵是鲜艳的红色或粉红色,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区分方法。

什么是司法反向修复?

通常情况下,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需要采用传统的补栽补种、增殖放流、动物放生等对减损的环境因子进行补偿。而反向修复是对造成或打破生态环境平衡的行为或情况采取主动干预,减少或消灭破坏因素等方式以实现生态平衡的修复行为。两者的目的都是达到生态平衡,主要区别是前者是予以添加,而后者是人工减少。

司法反向修复的资金从何而来?

在雅安中院指导下,汉源法院探索启动主动耕地司法修复模式,制定防控灭除方案,组织拨付生态损害赔偿金等,开展集预防性公益诉讼、修复性司法、多元化治理等现代环资司法理念于一体的反向修复活动。活动的资金来源于雅安中院办理相关案件收取的生态修复费用,通过雅安中院统筹安排。

什么是替代性修复?

生态环境受到损害后,一般以就地修复为原则,但鉴于有时无法或不易就地修复的,可以采取替代性修复。人民法院判决被告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再使用生态修复费用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属于替代性修复的一种方式。本次司法反向修复即是源于其他案件中的生态修复资金,由于在原案件中涉及的受损生态环境无法原地修复或生态损害具有不可逆性,无法直接或原地修复,所以,经雅安中院统筹后替代性用于本次活动中涉及的福寿螺入侵修复。

汉源法院司法反向修复的措施有哪些?

01

建好“示范田”,持续注入耕地司法修复活力。

培育示范点位,打造示范样本,7月21日,雅安法院、汉源法院联合在九襄镇人民政府挂牌设立“司法实践基地反向修复示范点”,并在九襄镇周家村“司法实践基地反向修复示范田”开展反向修复活动,对受损耕地、农田全方位保护,全力保障耕地安全。建立专家咨询库,选聘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农业、生物专家入库,根据修复需要实地编制修复、验收方案,首次清除入侵生物福寿螺工作已通过验收。

02

找准“结合点”,一体推进司法修复与耕地保护。

把耕地保护融入环境司法保护,积极推进耕地保护预防性公益诉讼和修复性司法举措,以防控入侵动植物为抓手,推动受损耕地司法修复。盘活用好生态损害赔偿金,组织当地政府、农业农村部门和村组干部进行现场勘察,由受损耕地所在地乡镇政府“一事一报”提出防控灭除工作方案、工作经费,法院“一事一议”给予资金保障,目前,已向市中院争取首笔受损稻田修复资金3.5万元,并拨付到位,为全国首例耕地司法修复案例。

03

拓宽“护耕路”,不断提升耕地司法保护效力。

依托雅安“1+8+N”环境资源司法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入库”专家对基地周边耕地农田农作物种植、生长、入侵动植物损害等情况进行调查评估,按季节、时令发出病虫害防控、修复提示,助力耕地农作物安全。强化府院联动、多元治理,主动整合乡镇政府、农业农村、科研机构资源,常态化推进耕地保护共建共治。强化司法宣传,实时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等参与修复活动,及时跟进宣传司法修复做法、成效,不断提升耕地司法修复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原标题:《法育黎州

聚焦耕地保护,聚焦绿水青山,雅安司法反向修复获《人民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8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