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螺 >> 田螺的种类 >> 苏州古城河边随处可见粉色鱼子块,它们
年8月4日《姑苏晚报》A05版
古城河边随处可见“粉色鱼子块”
河道保洁员将前往处理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
每年5月至8月是福寿螺的繁殖高峰期。昨天(8月3日),市民高先生向本报反映,古城河边的礁石、植物上粉红色的卵块随处可见。他说:“看着挺恶心的。我听说福寿螺是外来入侵物种,这些卵长成螺以后,危害就大了。趁现在得赶紧清理下呀!”
高先生经常在环古城河健身步道散步,他最近发现,姑胥桥和新市桥之间的河岸边,一团团粉色的福寿螺卵块附着在临水的礁石上,而且数量一天比一天多。听到高先生的反映后,记者赶往现场。
福寿螺卵附着在岸边植物上。陆芹摄
河边的福寿螺卵块着实不少。在那段河道的东岸,卵块有的“趴”在礁石上,有的把岸边植物的枝条“裹”了起来。近看,鱼子一般的卵密密麻麻聚在一起,委实让人有些头皮发麻。浅滩水中,有很多黄豆大小的幼螺。高先生说:“有的卵块已经被刮掉了,可这东西繁殖蛮快。健身步道人来人往,天天看着挺糟心。能不能请有关部门加强清理?”
对于福寿螺的危害,本报已做过多次报道。苏州海关外来生物防控中心农学博士郑斯竹说,福寿螺原产于中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产卵期会把卵产在水面以上干燥物体或植株的表面。福寿螺对水稻、莲、茭白、芋头、荸荠、菱角、芡实等水生作物危害甚大,已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
一般来说,福寿螺的体形比较大,椎尾比田螺平缓。但很多人不能分辨福寿螺和田螺的区别。郑斯竹提醒,福寿螺很可能成为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市民千万不要捕捞食用。
水质环境越好,越适宜福寿螺的繁殖和生长。随着我市河道水质不断改善,水体全面畅通后,福寿螺繁殖就变得有些肆无忌惮。去年,我市福寿螺发生面积约4万亩。为此,近年来农业部门每年都会组织“灭螺”行动。
记者从市河道管理处水环境科了解到,对福寿螺卵块的不定期清理,是河道保洁员的日常工作内容之一。水环境科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会利用保洁船的优势,配合农业部门‘灭螺’。在福寿螺产卵期,河道保洁员看到卵块,也会主动进行清理。”
对于高先生反映的姑胥桥和新市桥之间的河岸边福寿螺卵块,这名工作人员表示,会联系该区域河道保洁员,让他们尽快前往处理。(姑苏晚报记者程茉实习生陆芹)
责任编辑:李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