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螺 >> 田螺的种类 >> 儿时半天能捞10几斤,如今依靠养殖供应,
很多在农村生活过的孩子,记忆深刻的莫不是上山摘野果,下河摸鱼虾。这些乐趣不仅在于能吃到想吃的美味,也在于进行的过程之中。不过长大后,外出上学或是上班也就远离了家乡,一年难得回去几次,更谈不上去回味童年的趣事。
以至于如今市面上出现一些儿时爱吃的野果,总是想要买些来吃,重温一下儿时的味道,像八月瓜、桃金娘、地念、马泡瓜等出现在市场上,总是不愁销路。其实还有一些河鲜,也是一代人的记忆,尤其是80、90后,比如河蚬,儿时半天能捞10几斤,如今依靠养殖供应,一斤6元,煮汤很鲜甜。
以前常去河里摸鱼的孩子,最喜欢的几乎都是鱼和虾,因为油炸后又香又脆,吃起来还不费劲,而像河蚬或是田螺就没那么讨喜了。因为田螺吃起来比较费劲,小时候很难体会到吃它的乐趣,而河蚬则是肉太少,并且煮完汤后几乎丧失了全部味道,更没有捕捞的乐趣。
在孩子们的眼里,去捞河蚬属于比较无趣的事情了。但总会有一些长辈,十分喜爱吃河蚬,会让小孩子去河里捞,因为河蚬生长在比较浅的河底的泥沙中,不会有太大的安全隐患,也放心孩子去捞。
在儿时(90年左右),河蚬是河里十分常见的贝类,可以说是河边的泥沙里翻一翻,也能轻易地发现它的身影。因为只需生长3个月,就能繁殖后代,并且一年四季都能繁殖,正是如此强的繁殖能力,加上它长达5年的寿命,使得河蚬在农村,即使人们是叫不出名字,也大部分都认得它。捕捞河蚬经常使用的是簸箕等能滤水滤沙的工具,在当时基本半天就能捞到十几斤。
然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今河蚬大多数是依靠养殖供应的,造成这样的局面,并不是水质恶化或者受严重污染。据了解,河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即使是水质恶化,尤其是微量元素的比例改变,它也能调整壳体的组成成分来适应。但如今野生的河蚬已经严重减少,主要是因为很多河流抽沙的现象很严重,河里的泥沙减少,才是对河蚬生存环境造成破坏的主要因素。
如今即使的人工养殖的河蚬,也能在市场上有不错的价格,一斤能卖到6元,这相比于它强大的繁殖能力,算是不错的价格了。因为产量和价格共同决定了收益,让养殖户有了更大的养殖动力,并且虽说是养殖,但是养殖成本很低,成本花费主要来自打捞。
要是放30年前,河蚬在餐桌上的地位远不如今天,但如今河鲜的稀少,使得河鲜在餐桌上的地位升高,尤其像河虾、河蚬、野生淡水鱼等。而河蚬煮汤后,汤汁具有的鲜甜,尤其是与苦瓜同煮,在夏天吃了都不腻,同时也是一代人的回忆。另外,用河蚬煮粥也是十分常见的做法,在一些餐馆也能见到。只是如今想自己去河里捞已经很难有收获了,基本只能去市场上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