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螺 >> 田螺的习性 >> 宜兴城为什么向西挪了数步一个老故事里有答
听闻京郊红螺寺旁天女下凡化身红螺的传说时,我不禁感叹,这又是一个“田螺姑娘”类型的故事。
“田螺姑娘”是一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童话故事了,情节大致是这样的:
一个勤劳的独身男青年,捡到了一个大螺,放在家中。此后,他每天劳作回来,都会发现桌上摆着热腾腾的饭菜,可却不知道是谁做的。为了弄清是怎么回事,这天,他假装外出,藏在暗处偷偷观看,只见一个美丽的姑娘从螺壳中出来做饭。他把螺壳藏了起来,然后突然抱住姑娘,姑娘无法脱身,二人结为夫妻。
这个故事在我国以及整个亚洲广为流传,有很多变体和异文,例如有的讲田螺姑娘和青年生儿育女白头偕老,也有的讲田螺姑娘后来和青年发生了矛盾,找到并钻回螺壳,从此消失。
天上掉下个漂亮媳妇,不要彩礼还爱干家务——这简直就是“单身狗的白日梦”。当然,这只是我们“俗气”的眼光得出的结论,这个故事无论是在口头文学还是在古籍中都被反复记载,必然有着极其复杂而深厚的内涵,因此也深受广大学者的重视,对它的考证和论述可谓异常丰富。
文化学者刘守华先生指出:“螺女型故事在亚洲广大时空背景上的演变情况及其巨大生命力是民间文学史上一个饱含学术价值的课题,有待研究者作进一步探求阐释。”(见《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
一般螺女故事在某地的传播,都与当地的一方水源(江河湖海)相关联,毕竟有水才有螺嘛。北京红螺寺和红螺山毗邻风景秀美的红螺湖,恰好也符合这个特征。可要说此类故事中最著名的,还是要属与福州螺女江有关的故事。因为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古老的螺女故事就发生在那儿。
唐人《初学记》引束皙《发蒙记》载:
侯官谢端曾于海中得一大螺,中有美女,云:“我天汉中白水素女,天矜卿贫,令我为卿妻。”
侯官,古地名,其治所大致相当于今日的福建省闽侯县。这里有个贫寒之士谢端,一天捡拾到一只大海螺,里面出来一个美女。螺女有个好听的名字——白水素女,更有娇美的容貌,她虽托身于一只大海螺,却是从天汉(银河)而来。天帝怜悯谢端,要她成为谢端的妻子。
在《搜神记》中还有个超级详细版:
谢端,晋安侯官人也。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始出作居,未有妻,邻人共愍念之,规为娶妇,未得。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
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
十数日,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盘馔甚丰,如有人为者。端谓邻人为之惠也。数日如此,便往谢邻人。邻人皆曰:“吾初不为是,何见谢也?”端又以邻人不喻其意。然数尔不止,后更实问,邻人笑曰:“卿以自娶妇,密着室中炊爨,而言吾为之炊耶?”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
后方以鸡鸣出去,平早潜归,于篱外窃窥其家中,见一少女美丽,从瓮中出,至灶下燃火。端便入门,径至瓮所视螺,但见壳。乃到灶下问之曰:“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
女大惶惑,欲还瓮中,不能得,答曰:“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来,权相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妇,自当还去。而卿今无故窃相伺掩,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虽尔,后自当少差,勤于田作,渔采治生。今留此壳去,以贮米谷,常不可乏。”端请留,终不肯。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
这个故事添补了大量细节,逻辑更清晰了,人物更丰满了。
原来,谢端是个孤儿,勤劳守法,因此得到天帝的怜悯。他捡到的那只大螺有三升壶大小,螺女正是从其中悄悄出来为他做饭的。他开始以为是邻居帮着做的饭,而邻居以为是他悄默声地娶了老婆。他这才窥破了螺女的秘密,但是白水素女因为秘密被发现了,不能再留,叮嘱他不改初心,继续做五好青年,又留下螺壳,相当于一个聚宝盆,用之存稻米粮谷就永不会缺粮。之后,螺女随着一阵风雨交加,消失了。
正因为这个古老的传说,当地江水称螺江(或螺女江),至今存有螺女庙。清初学者施闰章有一首《螺女江》诗正是对“白水素女”故事的复述和感慨:
窭士苦不饱,珍馔忽有馀。宁知天帝意,窈窕临中厨。物色向莲华,室中见好姝。既见不可留,别去在须臾。素女有遗赠,玉粒长留储。盈盈一江水,伫望永踟蹰。
在古代笔记小说中,还有一个比“白水素女”更离奇的螺女故事——《吴堪》。《太平广记》引《原化记》讲:
常州义兴县有个叫吴堪的县吏,是个鳏夫,对家门前的荆溪水十分爱护,常遮挡污物以保水流清洁。一天忽然捡到一个白螺,便拿回家,放在水中养起来。此后十几天,每天从县衙回来都发现饭菜已经做好,他以为是邻居老妈妈在帮他,前往致谢,老妈妈却说:“你近日新得了佳丽,在家为你操持家务,何必来谢我?”吴堪不明所以。再问,老妈妈告诉他,每天他上班之后,都能隔着窗户看到他家中出现一个十七八岁,容颜端庄秀丽,衣着轻盈鲜艳的女子在做饭,做好之后就进入内室不见了。
吴堪大为迷惑,忽然想到了那只白螺,就和老妈妈商量道:“我明天假装照常去县衙上班,躲在您这里看个究竟。”老妈妈答应了。果然,第二天他看到了女子从他的内室走了出来,进入厨房做饭。吴堪连忙赶进家中,女子想躲已经来不及了。
吴堪向女子作揖拜谢,女子道:“上天知君敬护泉源,对待你小小的职务却很敬业,可怜你孤独无妻,特敕令我来做君的妻子,望你不要有所疑虑。”
吴堪恭敬地表示感谢,从此夫妻相敬如宾,和谐地过起了日子。(到这里,情节还和“白水素女”的故事差不多,接下来才是异峰突起。)
很快,消息传遍了乡里,人们听说吴堪娶了螺女做老婆没有不吃惊的。
县令听说吴堪忽然得了一位娇妻,不由得想霸占到手。可吴堪平日里表现恭谨,想找他的茬儿也不容易,便想了个刁难的鬼点子,对吴堪说道:“你工作精熟,所以差你办取两样东西:一个是蛤蟆毛,一个是鬼臂,今晚就要交到县衙里来,如不能完成,当重责!”
吴堪只得口中称是,出了县衙,心想世间哪有这两样东西,看来今天挨打受罚是跑不了了。他沮丧地回到家中,把事情跟妻子说了,叹道:“我命休矣!”妻子却笑道:“你要是找别的,我不一定能找到,可这两样东西,我能找。”说罢告辞离家,不一会就拿来了蛤蟆毛和鬼臂。吴堪带着去交差,县官看了笑道:“你走吧。”然而他终究是要害吴堪的,过了一天,又命令吴堪道:“我要蜗斗一枚,你速速找来,如找不来,你就大祸临头了!”
吴堪急忙跑回家,又把事情告诉了妻子。妻子说:“这有何难,我家就有。”很快,牵来一只像狗一样的野兽,说道:“这就是蜗斗。”吴堪问:“它能干嘛?”妻子答:“能吃火。你赶快把这个奇兽送给县太爷吧。”
吴堪牵着蜗斗见到了县官,县官大怒道:“我要的是蜗斗,你牵来的这个是狗。”县官觉得给吴堪治罪八九不离十了,又问:“它能做什么?”吴堪说:“能吃火。”县官当即命令衙役们拿来火炭喂给怪兽吃。怪兽还真的都吃完了,很快就开始排便,屙了一地的火苗。县官怒道:“这玩意儿要干嘛?开给我扫干净了!”正要命人把吴堪绑起来治罪,突然,收拾火粪的衙役们弄得满手都是火苗,非但不熄灭更是见风就旺,霎时间,整个县衙浓烟滚滚,烈焰飞腾,屋宇陷入一片火海,这场大火直从县衙烧到城门,县官和他的一家全都葬身火海。
后来,人们再也没有找到吴堪和他的田螺妻子。整个义兴城被烈火摧毁,重建的城池向西迁移了数步之遥,也就是现在的位置(即今天的宜兴)。
——这个故事本就怪异的田螺,引出了更加怪异的蜗斗,蜗斗,也有的版本作“祸斗”。“蜗”本就同“螺”关系密切,同为螺旋状甲壳类生物;而“蜗”又近“祸”字,继而“祸”又与“火”同音,故事最后在一场大火中推向高潮。
于是,我们便可感知这个故事的道德教化的意味:螺,给善良的吴堪带来的福气;蜗,给丑恶的县官带来的是灾祸。正可谓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另外多说一句,祸斗,本是《山海经》中的神兽,出现在螺女故事中,说明神话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此外,或许因为它食炭屙火的特性比较给力,祸斗似乎成了当今动漫和游戏偏爱的角色。)
谢端和吴堪的故事只是最为著名的两则笔记小说故事,除此之外,田螺姑娘的传说不胜枚举,古典通俗白话小说中也有不少类似的记载。比如,在《八仙得道》这部小说中讲道,张果老的前世俗身就是田螺仙女和凡人结合所生的男子。
正如螺女豢养着祸斗,一体总蕴含有两面,所以螺中之女也不全是正面角色,在有的故事中,她是螺精、螺妖,甚至在某部古代情色小说中,螺女还化身为淫妇,成了不折不扣的裸女。
总的来说,田螺姑娘的故事讲的是善良与美好,它总与一方美丽的水源有着分不开的关联。说回红螺山畔红螺湖,我曾登山远眺,只见一片如明珠般璀璨的湖水,碧波摇荡,正如刘禹锡诗歌所言:“白银盘里一青螺”。
说起这颗“明珠”,又会引出一篇新的话题,那就是古典小说中一颗引发两国大战的宝珠,咱们下回见!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