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螺 >> 田螺的习性 >> 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防治倡议书
农民朋友们:
近年来,随着地区间交往日益频繁,“福寿螺”在我市呈蔓延趋势,在部分乡镇已出现大面积侵害农田现象。为进一步保障我市农业生态安全,减少农作物受害,切实维护我市生态系统安全,现发出如下倡议:
让我们同心学习,充分认识“福寿螺”的危害。“福寿螺”年引入中国,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属国家重点清除对象。该螺属瓶螺科软体动物,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每年繁殖2代,每代产卵-个,卵孵化率高达90%,一只“福寿螺”一年可繁殖30-32万个。成螺及高龄幼螺见“青”就吃,破坏粮食作物和水生农作物的生长,能够咬断水稻主茎及有效分蘖,造成苗少株稀甚至“秃顶”,降低了产量,严重的甚至造成缺苗30%以上、减产50%以上,最高达64%。携带的寄生虫人畜共患,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等疾病,排泄物污染水体,与本地物种竞争,导致本地淡水生物减少甚至绝迹,影响淡水生物的多样性,严重威胁当地的农作物安全和人畜健康,是典型的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
让我们同向发力,有效学会“福寿螺”的防范。早发现、早消灭是防治“福寿螺”的根本。3到11月份是“福寿螺”的繁殖期,5到8月份是其繁殖的盛期,要重点抓好第一代成螺产卵前的防治,从而压低其第二代的发生量,并适时做好第二代的防治工作。
让我们同行担当,主动参与“福寿螺”的防治。当前,“福寿螺”正处于繁殖期,很容易辨识。大家一起行动起来,抓紧时间把田间地头上的“福寿螺”清理干净。一是人工捕杀。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人工拾螺摘卵,利用晒田时成螺主要集中在进排水口和秧田沟内,采取人工拾螺,或者结合田间管理摘除田间、沟渠边卵块,将捕获的“福寿螺”通过敲碎、剁碎、开水烫煮或石灰水浸泡等方式灭杀后深埋或作为湿垃圾进行处理。二是消灭越冬螺源。“福寿螺”主要集中在溪河渠道中和水沟低洼积水处越冬,因此要在春耕前清理稻田边水沟,清除淤泥和杂草,破坏“福寿螺”的越冬场所,降低越冬螺的成活率和冬后的残螺量。三是阻断传播。在灌溉渠入口或者稻田进水口安装阻隔网,防止“福寿螺”随水进入田间。
农民朋友们,让我们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责无旁贷的使命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一起加入到“福寿螺”清除行动中,为守护我们美丽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