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螺 >> 田螺的习性 >> 爱乐之城遗憾让人更清晰
(文中有部分剧透,请知悉)
我的硕士论文主题,是研究中国和日本“人和动物结婚”的民间传说。
这个话题说来读者一定熟悉,毕竟“田螺姑娘”的故事,我们从小听到大。
晋安帝时,小伙子谢瑞因为孤苦伶仃,尽管勤劳勇敢,但是因为一贫如洗而娶不到媳妇。后来他捡到了一直硕大的田螺养在家里,田螺变成了姑娘,照顾他的起居生活,两人最后还结了婚。
日本也有类似“鹤妻报恩”的故事。贫穷的少年偶然救起受伤的白鹤,白鹤为了报恩来到少年家中,偷偷将自己的羽毛做成布匹,让少年拿去卖。日子久了,少年还是发现了自己的妻子就是当年他救下的那只鹤。妻子被发现后,离开了少年。
两边看似相似的情节展开,在女子被男子发现真身后,出现了分歧。中国的版本里,小伙子追回了田螺姑娘;而仙鹤报恩的故事里,仙鹤被发现后,两人就会永远分开。
不光是田螺与仙鹤,狐狸,龙,鱼,贝,甚至一幅画……日本的故事中,化身为人的妻子,没有一个能同他们的丈夫白头偕老。
写论文需要将民间故事绵密的“母题”一一拆开,再归纳对比,这是件需要极大耐心和时间的工作。
那段时间在图书馆梳理素材时,我常常边整理边叹气。那些日本故事的结尾,无一不散发着遥远而素淡的绝望。
她离开他走向山里海里,他望着她的背影,不发一言一语。
后来,我和日本朋友越子聊起了仙鹤的故事。我遗憾地说,我们中国人,不喜欢这个结尾,我希望仙鹤和少年能在一起。
越子摇头晃脑地反驳我。
“唔,我理解,但是……为什么他们最后非要在一起呢?”
“雪中送炭的帮助,和幸福快乐的生活,本来就是两码事啊。”
“做完报恩这件事之后,不就是应该回到原本的世界里么......”
越子的话像阵清风,柔软而准确地戳中了一些什么。
精疲力尽地拆分了好几百个民间故事,把它们繁杂的情节归拢完之后,我的时间不够了。论文的结尾,除了一些普适的结论,我无法再继续从更深的层次中探究中日两国的民俗差异。抱着遗憾,我毕了业并逃向社会,那篇庞大的论文,被评审会认为,值得再读个博士好好做完(手动捂脸)。
情人节那天,《爱乐之城》带着浩大的宣传攻势和口碑上映。
艾玛·斯通饰演米娅,一个为了表演梦辍学、靠在咖啡店打工维持生计的女生,瑞恩·高斯林饰演的塞巴斯丁,是个年轻的爵士乐手,梦想是开间爵士酒吧,不过他只能在餐厅做钢琴伴奏,弹弹铃儿响叮当,甚至因为自由发挥了首曲子而被解雇。
坚持小众艺术的塞巴斯丁和一心想成为英格丽褒曼的米娅,在彼此最潦倒失意的时候相逢。
他们起先互相看不顺眼,互撩之外,斗斗嘴,跳跳舞,爱情就这样产生了。
米娅鼓励小塞坚持爵士乐,还为他设计了酒吧的logo;同样,小塞也支持米娅写剧本自己演独幕剧。
可当小塞因为经济原因决心加入流行乐队,各处巡演赚钱的时候,米娅爆发了对小塞的不满,认为小塞没有坚持自己的初衷。
两个看似追逐梦想,实则迷茫失措的灵魂在追梦之城洛杉矶相遇,他们因为相似的境地,彼此理解包容,却因为生活状态的改变又分崩离析。相爱容易相处难,生活中处处都是地雷暗礁。
两人在吵架后一度分开了。
有一天,百无聊赖的小塞无意中接到了一个要求米娅去试镜的电话,他兴奋异常,开车去了女主的故乡,千方百计把米娅劝到了试镜现场,让她不要放弃梦想。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
米娅通过了试镜,如愿去了巴黎,后来在演艺事业上一路青云。
小塞离开流行乐队,创办了自己的爵士酒吧,logo用的是米娅的设计。
这一对璧人,各自奔赴前程。
散场后,我在清冷的夜风里,想起了几年前和越子的讨论。
“雪中送炭的帮助,和幸福快乐的生活,本来就是两码事啊。”
米娅是小塞的缪斯,他在小塞就快忘记爵士乐的时候,将他拉回梦想。而小塞是米娅事业的起点,不是男主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奔向女主家,米娅还会回到演艺之路吗?
这难道……不就是对彼此“雪中送炭的帮助”?
片子中有个细节我很感慨。
两人热恋时,米娅曾问小塞,wherearewe?
我们现在走到哪一步了?
我们是情人?是战友?是伴侣?我们会这样一直走下去吗?……
小塞没有说话。
是谁说的,我们都误解了,爱情从来就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这纯洁单薄、经不起敲打的问题,真正暴露了这件事:即使有了爱,问题依然存在。
少年救了仙鹤,仙鹤报恩少年。米娅和小塞相爱一场,又在相爱中为彼此理清了追寻梦想、各自天涯的人生之路。
是的,我们曾经同是天涯沦落人,可当我们找到各自的路后,分开居然成了水到渠成。
“你是一颗流星,在相遇的刹那照亮了我的整个天际,又远去在遥不可及的天幕。”
经过无数垃圾剧集的培训,观众们早就明白,常见的大团圆结局,很多是剧本刻意营造的结果。
更多电影,甚至人生经历,像《爱乐之城》,或是日本故事“鹤妻报恩”这样,拥有惊奇相遇,但最终平静分开。对影视作品,对观众自己,接受人生中“仙鹤”的离去,是极为难得的成长。真实的生活中,遗憾比团圆来得更常见更自然,相濡以沫,惊鸿一瞥,都很美。
当然,美不美还在其次,重要的是我们愿不愿意承认,“没有结局”也是一种结局。我们总觉得“幸福没有捷径,只有经营”,一见钟情的开始只要坚持,就可以顺利完赛,仿佛恋爱不修成正果,这段恋爱就没有意义。
大量本该适可而止的感情,被生硬地、经年累月地拖着,要么后悔莫及鱼死网破,要么陷入红玫瑰与白玫瑰的纠结,心里永远住着一个不可能的人。
须知那些美好、盛大、完满、看起来毫不费力的感情,背后无一例外都是妥帖的交换。要么做彼此的发动机,要么只认定最重要的价值,抛弃其他。
米娅和小塞的爱情,其实一直存在消耗彼此能量的隐患。如果一直找不到自己内心的热情所在,米娅仍然是服务生,小塞找不到稳定工作,以他们当时在洛杉矶的状态,既不能独立生活,也无法理解对方。坚持相爱的结局会怎样?难讲。
两人一边相爱一边追求梦想的故事美吗?当然美。
人生之路不同,要强行走到最后吗?当然不要。
贫穷时降临到凡间的仙鹤,在帮助过少年后悄然离去;寒冷时曾经抱团取暖的人,在春天到来时就该退场。新的旅程到来时,你选择停留在此地,还是迅速跟上?
扪心自问就好,不要把答案告诉陪你看电影的那个人。
多年以后,米娅和先生偶然踏入小塞的酒吧。小塞为她,演奏了当年相识的曲目。米娅满眼热泪,在离开酒吧前,和小塞对视了一眼,以示和解和永别。
前任的演奏结束时,女主眼前有平行时空浮现。两人实现梦想,功成名就,恩爱如初,万事如意。
一瞬间的怀念和泪水,是对他仅有的权利和敬意了。万幸,记忆里的彼此,依旧是美的。
如果少年与仙鹤,在平行时空里能跨越人和动物的分别,大概也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吧。
事皆有时点。按时长大,适度放弃,既往不恋,抬头向前。
也不枉生命里那只仙鹤,千里迢迢下凡与我们相见。
大白
年2月17日Takeyourbrokenheart
Makeitinto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