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

400多年前,李时珍说出了野味的真相,却

发布时间:2024/11/7 12:00:17   
《文昌帝君隐必问》说:禁火莫烧山林,勿攀网鸟,勿来水毒鱼虾。换句话说,它在警示我们保护野生动物,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这种思想是非常进步的。今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国停产,国内自觉隔离,给国家经济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根据相关研究团队的研究,这种传染病的病源来自野生动物,贪图野生动物的美味,大肆屠杀野生动物,造成了今天的悲剧。其实,早在多年前,李时珍就已经说出了野味的真相,可惜没有听老人的话。他们沉浸在所见所闻之中,决心帮助世界。他出生在一个医生世家,父亲和祖父都是学医出身,从小李时珍就跟着父亲身边,看着他为病人把脉、开方,就特别有学问。遇到贫困家庭的病人,父亲不会向他们要一分钱,甚至不会支付药费。当病人病愈后,他总是千恩万谢地感谢父亲。当时,李时珍觉得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渐渐地,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也产生了悬壶济世的想法。小小年纪的他一有时间就翻看父亲厚厚的遗书。他聪颖好学,记忆力好,很快掌握了医学基础理论,又常年跟随父亲在身边,慢慢诊断出一些小毛病。然而,当李时珍雄心勃勃要当医生时,他的父亲却阻止了他,而在当时的价值观中,一个读书人要想成功,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科举考试做官,这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至于当医生,收入微薄,没有社会地位,在世俗的眼里,并不是一个好职业。在父亲的压力下,李时珍不得不努力学习,力争功名。可惜他实在不是这块料,连续三次都名落孙山,科举之路渺茫。无奈之下,父亲只好同意他走上从医之路。在诊疗过程中,李时珍看到人们非常喜欢吃野味。有钱人不满足于日常餐桌上的鸡鸭鱼肉,或许他们认为这些食物太普通,难以彰显自己的优越地位;也许他们认为仅仅吃这些并不能帮助他们实现他们的健身和体能目标。于是,他们将不安分的触角伸向大自然,不断猎杀野生动物。它们几乎吃掉了整个地球,在地上走,在水里游,在天上飞而不吃。在食用野生动物的过程中,他们总结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比如野猪肚大肚,蛇胆清火,夜光砂亮眼,这些观点到现在都很有市场,可谓是深入人心,历久弥新。基于这些理念,野味也更多地作为一种名贵的滋补品,走向中国餐桌。李时珍更是在不断的研究中发现,野味不但达不到那么多的好效果,甚至它们还有很多小得不能再小的副作用,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总之,野生动物不是宝,相反它们简直就是毒药。为了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年前李时珍就列出了有毒野生动物的名单,它们的危害等等,可谓用心良苦,但遗憾的是李时珍的宝贵建议在今天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相反,人们还在我行我素,将一盆野生动物摆上餐桌,甚至沾沾自喜,结果引火烧身。多年的研究,列出了食用野生动物的危害。鸟类:李时珍认为,百鸟皆毒,百鸟皆死眼,死足不伸,白鸟玄兽,玄兽白鸟,三足四距,六指四翅,异形异色,皆不食,杀食。。孔雀,肉吃起来有点咸,是寒性食物,也是有毒的,如果人在服药期间,还吃孔雀肉,药就会失去药效。乌鸦,肉简直又酸又臭,难以下咽。如果人吃了乌鸦的肉和蛋,记忆力就会大大倒退,很容易忘记。啄木鸟,一只小小的食虫鸟,用它的长嘴在树上敲了几下,很快就从树上抽出了一只挣扎蠕动的虫子。在吃昆虫方面,啄木鸟不挑食,是吃昆虫的高手,正因为如此,啄木鸟的肉毒性很强,一定不能吃。鸳鸯,在中国文化史上,鸳鸯一直有着美好的寓意,它是爱情和幸福的象征。但其肉味有点咸,毒性小,人吃后容易头痛、头晕,难以治愈,甚至落下终身疾病。李时珍对昆虫也有记载。蜗牛,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就有吃蜗牛的习惯,到现在,法国的蜗牛晚餐仍然是一道受欢迎的菜肴。但事实上,田螺味道偏咸,冷食,身上带有毒素,吃多了会缩水抽筋。田螺,田螺早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但田螺的种类也很多,人们在食用时一定要眼尖,学会观察和辨别。像蜗牛,还背着重重的壳,外表没问题,但它有毒,千万别吃。野马,看起来威风凛凛,膘肥体壮,但想把它们当一桌饭菜实在不合适,它的味道不好吃,有点苦,又是凉的,吃了难以消化,吃多了还容易得疮痢。豺狼,肉质酸味,属热性食物,但不要以为吃了就能补身体,其实它的肉是有毒的。吃得多了,人就容易抑郁,人就会越来越消瘦。熊,肉味甘、平,熊肉虽然没有太大的毒性,但也不能随意吃,尤其是身上有疼痛的人,吃熊肉反而会加重疼痛。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不再是茹毛饮血的动物。如今,我们虽然强大到可以驾驭自然,但绝不能真的把自己当成万物之灵。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肆意猎杀野生动物,终将遭受大自然的疯狂报复,历史一再重演,17年前的非典,今天新奇的冠状病毒肺炎,在短短的时间里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这是大自然给我们敲响的警钟,希望我们有所收敛,和自然交朋友,这才是正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1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