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

跟着广播看乡村人家养螺一斤苗出10斤

发布时间:2022/5/4 9:30:53   
白癜风忌食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30823/4243609.html

(记者周绍洪通讯员陈圆媛/韦晓平)“都讲丢斤苗进水,出来0斤螺,但是怎么出?”困扰了黄明驰5年的问题,如今终于有了答案。

黄明驰是柳城县太平镇黄宜村螺蛳养殖基地的负责人,基地成立于年,当年就被柳州市认定为柳州螺蛳粉原材料(螺蛳养殖)示范基地。

亩的面积,附近水源充足,正适合养螺。但黄明驰说,养螺和养好螺,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完全是两个概念。

“我们想到了向科技要效益,做一个产业,核心技术要掌握。”黄明驰积极与区内水产科研单位合作,在螺蛳养殖基地里设立多个研究试验田,系统研究螺蛳养殖的方方面面。

让螺蛳住得好

基地与区内水产科研单位的专家共同研发出,一种采用底栖饵料生物膜养殖田螺的方法,并获得发明专利。

其实就是在水里投放水稻秸秆或者甘蔗叶作为基底,再投放一种底栖藻类,培养底栖微生物群落,从而实现调水清洁,补充有益菌群和微量元素等功效,形成最适宜螺蛳生长的水环境。

黄明驰:这个步骤简单,易于操作,特别适合大面积应用。

让螺蛳吃得好

螺蛳的吃饭问题,正是影响螺蛳产量的关键问题。

融安县大良镇新和村石家屯村民石先汉对此感触颇深。他在年养殖了亩的螺蛳,面积挺大,效益却不好,螺蛳只“生仔”,却不长肉,个头太小都无法销售。他的养殖面积也不断缩减,变成如今的20亩。“来黄总的基地参观,才了解到这种螺蛳饲料,拿回去试用,效果太好了!”

让石先汉称赞的螺蛳饲料,正是基地历时5年研制出的。

黄明驰:主要是要找到米糠、豆粉、草饲料的一个最佳配比,特别是米糠,太粗小螺吃了不消化,就会长不大。

让螺蛳生得好

除了研究外部因数,基地还从源头优化。通过与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靖科水产技术服务部合作,以原种一代作为基础群,以群体选育办法构建核心种群,设立不同选育目的性状,建立多个田螺、环棱螺家系,开展田螺、环棱螺的家系选育与杂交子一代的规模化培育。

黄明驰:今年我们还开展了石螺工厂化养殖的研究,这个是螺蛳粉产业重点链的核心组件。

让养螺效益好

相较于传统养殖方法的靠天吃饭,科学养殖就是主动出击,大螺吃底栖微生物群落产生的有益物质,健康生长,小螺吃投放的螺蛳饲料,快长快大,不同形态的螺都能住好吃好,产量自然就上去了。

黄明弛:传统的养殖方法一亩最多能收多斤螺蛳,我们科学养殖可以收多斤。

据了解,太平镇黄宜村螺蛳养殖基地年获得广西农业科技自筹经费项目立项,顺利完成国内首例田螺人工催产试验,年又获得名为《一种田螺繁育附着器》的实用新型专利。年,基地生产石螺60吨,田螺72吨,产值超万元。

近年来,柳城县以柳州市打造螺蛳粉“双百亿”产业为契机,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打造米粉、豆角、酸笋等十多个基地,全力推动螺蛳粉产业原材料生产基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同时注重科技助力,以科技特派员服务螺蛳粉产业,以科技培训助推高质量发展,增强“造血”提升驱动力。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9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