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螺 >> 田螺的形状 >> 蜗牛祖传右旋壳变左旋,未来或不再有镜像人
世界上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外表与常人无异。但心脏、肝脏、脾脏、胆等内脏器官的位置与正常人左右相反。正常人心脏、胃、脾脏在左边,胆和肝脏在右边,他们的心脾胃却在右边,胆和肝脏在左边,就像是镜中像。他们俗称镜像人或镜面人。镜像人的发生率高达万分之一。
右边为镜像人,内脏位置左右颠倒虽然镜面人的内脏错位,但功能却都是正常的。其实不光是内脏,镜像人所有的一切组织器官都被左右掉包。但因为人类外表左右对称,镜像人外在并无异样。镜像人如果没有伴随先天遗传病,生活不会受任何影响。但遗憾的是,大多数镜像人都会伴随先天畸形,能活下来的比较少。所以控制人体手性的镜像基因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
当然,科学家不能在人体上做基因操作,需要找动物模型。于是,机缘巧合,一只蜗牛便登上了历史舞台。
明星蜗牛Jeremy
伦敦的一位退休科学家发现了蜗牛Jeremy,那时候它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家伙。退休科学家被它的左旋的壳吸引了,万分之一的概率。蜗牛Jeremy随后被送给了诺丁汉大学。从此,Jeremy的崭新人生开始了。
左旋与右旋的蜗牛真正让蜗牛名声大噪的是他的配偶问题。蜗牛是雌雄同体,自己可产生精子又可以产生卵子,但不到万不得已,通常情况下它们都会找伴侣交配生殖。
由于蜗牛生殖部位的特殊性,Jeremy只能和同样左旋的蜗牛交配。为了给Jeremy找一个伴侣,Davison博士为Jeremy在全球发起了征婚启事——寻找另一个左旋蜗牛。幸运的是,不久后,另外两只左旋蜗牛和Jeremy碰面了。不行的是,新来的两只左旋蜗牛是一对,Jeremy无法插足。Jeremy居然连老牛吃嫩草的机会都没有……
也许是老天也觉得Jeremy太孤单了,其中一只新来的左旋蜗牛最终和Jeremy成双入对了。它们一起产下了56只小蜗牛。
年10月11日,Jeremy离开了人世,或者说,离开了蜗牛世。
Jeremy的一生是传奇的,天生“曲高和寡”,最后却能抱得“美人”归,子孙满堂。
Jeremy的一生也是意义重大的,它存在的价值已经超越了种属,因为科学家因为Jeremy发现了控制身体手性的关键基因。
什么是手性?
用人类的手做一个说明。摊开左右手,置于同一个平面内,你会发现左手就是右手的镜像。而且,无论你在这个平面内怎么旋转(不能翻转)或平移,都无法让左手和右手重叠。手性物体是指一个物体和它的镜像无法重叠,可以区分开,就像左右手。两个互为手性的物质一个称左手性,一个为右手性,两者互为对映异构体。而非手性物体则相反,本体和镜像可以通过旋转和平移完全重合在一起。
手性物体无法和镜像重合从几何学上讲,更容易理解手性。手性物体都具有对称轴或对称面,而非手性物体则不具有。左右手就没有一个对称轴,所以是手性的。人的面部是左右对称的,所以人脸是非手性的。
手性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之中,也是自然科学领域表示不对称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化学领域,手性物质会使偏振光(偏振光是只在一个平面内振动的光)的偏振平面旋转,并且两种对映异构体旋转的方向相反,一个使偏振光左旋,一个使其右旋,但是旋转角度相同。
对映异构体旋转偏振光,方向相反在医药领域,因为大多数化学反应产物都可能包含手性分子和其对映异构体,而通常只有其中一个有药效,另一个无效甚至有害。历史上著名的反应停事件,就是一个例子。反应停是一种具有中枢抑制作用的药物,曾经广泛应用于抑制孕妇妊娠呕吐反应,但导致大量畸形儿出现而被停用。后来研究发现,反应停药物有两种对映异构体,一种具有期望的药效,而另外一种却能导致胎儿畸形。
反应停的两个对映异构体在生物领域,微观上讲,有机体通常只吸收利用对应异构体中的一种。比如,所有的氨基酸(甘氨酸除外)都是L型的(左旋)。DNA双链大都是向右旋转的,向右旋转才能具有跟相应蛋白结合的正常三维结构,才有活性。宏观上讲,人的双手、内脏位置都具有手性,如果内脏位置长成了镜像的模样,就是本文开头讲的镜像人。海螺,蜗牛的壳通常也是右旋,左旋是极其罕见的。
DNA双螺旋大都是右旋的是什么在控制内脏分布位置?是什么在控制蜗牛壳的旋转方向?答案是手性基因。
手性基因
身体的左右不对称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感兴趣的方向。为了弄清楚不对称的基因机制,科学家需要一个好的模式动物来进行研究,当然不能是人。软体动物蜗牛壳和田螺壳的旋转方向吸引了科学家的注意。进一步发现,蜗牛这个物种有两个品系,一个品系具有左旋的壳(少数),另一个品系是右旋的壳(绝大多数)。并且,蜗牛是雌雄同体,既可以异体交配产生后代,也可以自己产生后代。这是研究手性绝佳的模式动物。
左旋田螺和右旋田螺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科学家把目光锁定到一个单一基因上----Lsdia1。Lsdia1编码的蛋白是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部分。在正常的右旋蜗牛中,Lsdia1正常表达。但在稀少的左旋蜗牛中,Lsdia1基因发生了移码突变,致使蛋白不能正常表达。因为Lsdia1表达的蛋白在细胞骨架中起了重要作用,不可缺少,为了补偿Lsdia1蛋白的作用,左旋蜗牛出现了两个串联的Lsdia2基因,Lsdia2基因表达的蛋白跟Lsdia的蛋白有89.4%的氨基酸是一样的。所以,左旋的蜗牛没有遗传疾病,活的很好。
为了坐实Lsdia1就是决定蜗牛或田螺壳旋转方向的决定性基因,日本科学家MasanoriAbe和ReikoKuroda利用最新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Cas9,敲除了右旋田螺胚胎细胞内Lsdia1基因。然后敲掉Lsdia1的胚胎被精心的养大,这一只田螺(第0代)是右旋的。0代田螺单独喂养,自我繁殖生产的第一代田螺中出现了左旋蜗牛。分析发现,左旋田螺的两个同源染色体上的Lsdia1基因都被敲除无法表达正常蛋白。如果只有一条染色体敲除,田螺的壳都还保持右旋。进一步,第二代田螺,即由第一代田螺生产的蜗牛,它们的壳也大都可以保持母亲的手性。
敲除手性基因Lsdia1产生的左旋田螺为什么第0代田螺是右旋而不是左旋的呢?要知道它的两条等位基因上的Lsdia1可是都被敲除了的。进一步的实验表明,最初的手性是由胚胎细胞内的信息决定的,到胚胎的三次分裂后(4个细胞分裂成8个细胞),胚胎的手性就不再由细胞内的信息决定,而是由胚胎细胞之间的空间排列决定。也就是说,对于0代田螺,虽然Lsdia1基因在敲除后不能再表达,但敲除前细胞里已经表达了很多,这些之前表达的Lsdia1蛋白足够决定胚胎第三次分裂以及之前的手性。第三次分裂之后,无论细胞内还有没有剩余的Lsdia1蛋白都无所谓了,因为此时手性已经由胚胎细胞间的空间排列决定了。如果人为地,机械地改变第三次分裂后的胚胎细胞空间关系,也是可以将田螺变成左旋的,但却无法遗传给下一代。
胚胎第三次分裂模式决定蜗牛手性MasanoriAbe和ReikoKuroda在完全是右旋田螺的遗传背景中,敲除Lsdia1基因,产生了可以稳定遗传的左旋田螺。Lsdia1就是寻找了一个世纪之久的手性基因。
总结
虽然科学家已经在田螺身上证明了Lsdia1就是控制身体手性的决定基因,但我们依旧不知道对于人类,Lsdia1是不是控制着内脏的左右位置。这中间虽然还有很长一条路要走,但是第一步已经迈出了,后面的路虽长但充满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