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螺 >> 田螺的形状 >> 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世界独一无二的山村民
提前土楼,我们脑海里马上想到的就是福建土楼,主要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岩市、泉州市境内,包括南靖土楼、永定土楼、华安土楼、平和土楼、诏安土楼、泉州土楼等土楼群。福建土楼共有多座,其中一半居住着闽南人。
土楼多为方形或者圆形,主要分布在南靖和永定,尤以奇特的圆形土楼最富客家传统色彩,最为震撼人心。
福建土楼中最久负盛名的当属南靖田螺坑土楼群,即我们说说的‘’四菜一汤‘’。这个土楼小编去过,今天就随着小编看一看这个土楼群。
田螺坑土楼群是传统民居建筑的杰作,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西部的书洋上板村田螺坑自然村,为黄氏家族聚居地,田螺坑土楼群坐落在海拔.8米的狐岽山坡上,距南靖县城60公里。
进入景区后可以坐着景区专门的车,沿着崎岖的陡峭的盘山公路一直向上开,最后来到了观景台。远眺‘’四菜一汤‘’,这是一组三个圆形(合昌楼、振昌楼、瑞云楼)和一个椭圆形(文昌楼)围着一个正方形的土楼群,人们形象地把这组土楼群称作‘’四菜一汤‘’。
只见它们布局合理,疏密得体,错落有致,在群山之中,居高俯瞰如绽放的梅花,在山脚远眺又似布达拉宫,是土楼民居中最精美的组合群体。年5月,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7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土楼建筑的特色是结构极为规范,房间的规格大小一致,只有一个门供出入,楼内有天井,可储存半年以上的粮食,犹如一座坚固的城堡,易于防盗和防匪(旧时客家人常遭匪患,故垒筑高大土墙以防不测)。
土楼里的客家人的生活,丝毫不受游人的影响,数十户、几百人同住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
裕昌楼,又称东倒西歪楼。它位于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下坂村寮村上节社,建于元末明初(约年)是目前已知最古老又最大的圆楼。
它高五层,18.2米,每层五十四间,共有房间,占地平方米,建筑面积.2米。土木结构,通廊式圆楼。楼内墙体以衫木建筑,坐西朝东,为观音坐莲穴位,它被誉为‘’福建土楼之母‘’,它的外墙遍体斑驳龟裂,看上去就像一位满脸皱纹的老人。据张氏族谱记载:裕昌楼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别看它的外墙表面斑斑驳驳,其实它的墙体依然坚固,由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修建。
进到裕昌楼内,只见一层、二层的柱子都是正的,但是从三层开始,梁、楹、柱都从左向右倾斜,最大的倾斜角达到了15℃,那斜梁歪柱造成门框是不规则的,窗户是不对称的,和中国传统建筑的严谨构图方式格格不入。
关于裕昌楼东歪西斜的原因,有一个美丽的科学传说。当年建造这座楼的木工师傅带了一批徒弟,个个技艺高超,木工师傅又揽了裕昌楼等多座土楼建造的活儿,在裕昌楼建造到第二层时,为了考验众徒弟们的真实功夫,于是师父搞了一场‘’技艺大比拼‘’活动。由于裕昌楼已建到二楼,展示技艺的局限性很大,于是他把裕昌楼的建造任务交给了大徒弟。大徒弟接到这‘’半拉子‘’工程,整整苦思冥想的七天七夜,为了显示他高超的木工技艺,利用圆形土楼内部相互挤靠的力学原理,从第三层起,故意把木梁柱据成斜角的,使人们看到梁柱虽歪,但墙体仍然坚固,成为土楼一绝。想毕,他便找来建造裕昌楼的五大股东,向其编造裕昌楼所选之地,从第三层起必须把柱子立倾斜,这是风水坐向的需要,建造完成后,一定能人丁兴旺发达,并且此楼风格世上绝无仅有,结果,在技艺大比拼中,大徒弟获得了第一名,裕昌楼也成为福建土楼的一大奇观。
怀远楼,这是一座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完好的双环圆土楼,它被称为最精致的圆形土楼,很有文化味儿。
怀远楼,位于云水谣古镇和贵楼,是最高的方形土楼,建于清雍正十年,高21.5米,每层二十八间,共一百四十间,这座楼共用20厘米口径的杉木柱根,65厘米口径的梁材根。
和贵楼,位于云水谣古镇令人吃惊的是这座楼建筑于沼泽地上,却没有桩基,就像一艘大船漂浮在海上,虽历经二百多年仍然巍然屹立,所以也被称为‘’诺亚方舟‘’。
裕德楼土楼闪烁着其先人的智慧,它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人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生活方式,和善好客、淳厚敦厚的民风,吸引了广大游客的极大兴趣。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去过哪些土楼,你认为最漂亮的是哪个土楼,欢迎留言讨论。
文章及其图片为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