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

漫漫长征路,他们吃什么

发布时间:2023/5/9 18:50:18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写于年10月长征前夕的《七律?长征》如今已成为人人皆知的上口诗句。而离写诗已过去八十二年。八十二年风云变幻,长征精神映照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我们崇拜,我们尊敬,我们学习,却极少走近,因此对那段记忆该怎么了解呢?嗯……不如,就从吃开始吧。

毛主席在长征前最爱吃的两道客家菜

四星望月

客家菜是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行于广东的惠州、河源、梅州;江西的赣州;福建的龙岩、汀州;广西的贺州、玉林;台湾新竹县、苗栗县等地。而毛主席最喜欢吃的客家菜之一,便是这道”四星望月“。

四星望月,俗称“兴国粉笼床”是年4月,毛泽东率红四军转战到赣南时,特地点名要的客家美食。主要食材为草鱼一条,水发粉干半斤。该菜品具有“鲜香辣爽”的特点,已被列入“十大赣菜”中。

辣炒田螺

相传毛主席在井冈山期间,其夫人贺子珍和警卫员常到水田捡田螺,沸水烫熟后,牙签剔出田螺肉,切成小块炒芹菜。因为田螺肉肉质鲜美,刚出锅时芳香四溢,令人食欲大振,所以毛主席吃得津津有味。

长征中的食物

长征是一场漫长的路途,不提翻过多少雪山爬过多少草地,那奔波不停的二万五千里就注定不可能有长征之前的食物。那么,在这场壮烈的行程中,红军究竟吃什么呢?

青稞炒面

如今前往西藏旅游,好客的藏族同胞必然会端上一碗酥油茶,再奉上一碗青稞炒面。

但在许多年前的长征路上,可没有什么酥油茶能配。所有红军战士将青稞脱壳搓成麦粒,再碾成面粉炒熟,便成了干粮。也就是说,生吃上面那团面粉。

苞米

也就是玉米,与青稞算是长征路中支撑红军战士走下去的两大战力。

牛耳大黄

牛耳大黄是一种中药,但在当年却属于‘能吃’的野菜野草之一。毕竟,比起后来的食物短缺,这叶片宽大的小家伙显然很讨喜。

耗牛肉

在长征前期还是有耗牛肉吃的,但随着后期环境渐渐恶化,能找到几只田鼠已是幸运。

以上选择的都是如今比较常见的食物,但在当年是长征情况较好时才有的食物。而之后随着环境越来越恶劣,吃皮带,吃马鞍,甚至吃到吃无可吃也是常见。

从别无选择到多种选择,从冒着烽火到国泰民安,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时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年之际,请允许我幸福并感激着说一声:“谢谢你们。”

小知识科普

年6月20日,在懋功胜利会师后,朱德、周恩来、王稼祥专门为食物的问题通电各个军团,电报讲了如何节省及携带粮食的办法,规定了各军团的筹粮地区,以及每人每天的食量,携带干粮数量,宣传节粮,严惩浪费粮食的现象。规定每人每天食量为:麦子1斤4两;苞谷、什粮1斤2两;牛羊猪等不作菜,应烤成肉干代替粮食,每1斤鲜肉按半斤算。还要求部队“每天改成两餐,一稀一干”。

(摘自《红军(—)》,师永刚、刘琼雄编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46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