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

上海知青回忆因为派饭的安排,老乡流泪

发布时间:2023/10/2 16:38:07   
彭洋医术怎么样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905/9407767.html
年3月,上海知青王洁下乡去江西插队。作为一个城市姑娘,初到乡村,她本以为会多有不便,甚至连饭都吃不饱,但她没想到自己竟然多虑了。虽然下乡的地方不富裕,但老乡们没有让知青们挨饿,甚至为了“派饭”的事,哭着对知青说:“是不是看不起我?”与其他天真的知青不同,王洁一开始就对下乡很担心,她预感到了生活的艰苦,所以一到知青点,看到破破烂烂的土屋时,眼泪立马就止不住了,其他知青受到感染,跟她抱头痛哭。小女孩到了陌生的新环境,哭哭啼啼很正常,王洁几个人抹着泪把行李安顿好,坐在床上又开始为吃得发愁,她们一没有菜和米,二没有锅碗瓢盆,灶房柴火也不知道在哪里,怎么填饱肚子呢?就在这个时候,生产队长敲门进来,满脸喜色说:“你们饿了吧?去我家吃饭。”饭菜不算丰盛,但至少让知青们吃饱了。回到宿舍,有人唉声叹气说:“今天的饭解决了,明天吃什么?”大家一听都觉得有道理,她们在这个陌生的地方生存成了问题,总不能天天到生产队长家去蹭饭啊。第二天一大早,有村民来敲门,兴冲冲地说:“姑娘们,到我家去吃饭吧!”王洁和同伴们面面相觑,老乡们来叫饭,难道是本地的习俗吗?她们也不客气,大方地去老乡家解决了午饭。往后二十多天,老乡们就像排队似的,每天都有人请她们去吃饭。虽然当地不富裕,但老乡们并不吝啬,纷纷拿出了过年才吃的鸡肉和猪肉,另外,当地人喜欢酿点米酒,也拿出来给知青们品尝。王洁性格豪放,不顾做矜持,她大口喝酒,大口吃饭,跟老乡们熟络后,连划拳也学会了,因为划拳厉害,居然成了十里八乡的划拳高手。天天去老乡家吃饭,这叫“正月饭”,按照当地习俗,吃了人家的饭,后面都要回请。但是知青们不养鸡和猪,自己做饭都够呛,根本请不起人家吃饭,老乡们倒无所谓,也没人说闲话。王洁她们宿舍的知青,在那里待了三年,白吃了三年的农家饭。知青们自己心里过意不去,觉得占了老乡们的便宜,但实际上,老乡们却有不一样的想法。王洁后来抽调到县里的机关工作,每次下乡工作,吃饭都是在老俵家吃“派饭”。按照组织上的规定,每餐交的伙食费,标准由最开始的一角,后来上涨到五角。虽然看上去不少,可这个伙食费,还是远远抵不上“派饭”的实际价值。下乡工作,派饭有个顺序,轮到派饭的老俵,一般都会拿出家中最好的饭菜招待,伙食费什么的不重要,在他们看来,给客人吃最好的东西才是礼数。王洁下乡的次数多了,因为吃派饭还遇到了一件怪事。年的夏天,她被派到全县最偏远的乡搞调查。到一户老俵家吃午饭时,饭盖一掀,一股浓浓的臭味迎面而来,她看到笼屉里装着一碗腌制的肉,问题应该就出在这块肉上。当时的农村,除春节杀一头猪外,平时是吃不到猪肉的,每天炒菜的油也是用春节杀猪的肥膘熬成的猪油,炒菜的时候蘸上一丁点猪油,象征性地擦擦锅底,就算炝锅了。生产队一般只是在双抢季节杀一头猪,叫“开镰饭”,每家最多只能分到一斤猪肉。这家老俵害怕猪肉坏了,就将前几天分到的猪肉腌制起来,自己舍不得吃,特地留着给工作组派饭的时候拿出来。但由于天气炎热,猪肉没有腌好,已经变质发臭。因为猪肉太珍贵,即便坏了,老俵们也不舍得扔,要是工作组不来,他们自己就吃了,现在工作组来了,他们只能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贡献出来。发臭的猪肉放在桌子上,王洁和同伴们没人去夹。站在一旁的女主人着急了,说:“快吃啊,多好的猪肉,别浪费。”她好心劝说,但见几个人不动手,就亲自拿起筷子夹了几块肉,放到了王洁的饭碗里,站在一旁盯着看。老乡盛情难却,王洁只能强迫自己吃下去,这一顿饭让她吃得大汗淋漓,仿佛一场战斗。大夏天吃了变质的肉,后果可想而知,王洁拉了三天肚子,差点脱水,工作都没法干了。这件事引起了工作组的重视,组长定下了一个规矩:“生、冷、变质的食物一概不准吃,取消生产队患有传染病农户的派饭。”当时农村没有派饭资格的对象有两种,一是四类分子,二是五保户,这两种家庭都比较困难,所以工作组会避开。而王洁他们的工作组实行新规定之后,被取消派饭资格的有三户,他们家里都有患肺结核的成员。一天晚上,一位老俵怒气冲冲地来到大队部,见到王洁就问:“王副组长,我是不是四类分子?”王洁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摇摇头说:“不是啊。”“那为什么不派我家的饭?”说完眼睛里泛起了眼泪,“是不是看不起我?”王洁知道,吃饭的事成了老乡的心病,就劝他回去:“你先回去,我们一定去你家吃饭。”她找来同事们,商量如何应对老俵们对派饭的要求,工作组随意制定的一条规定,竟如此伤害了老俵的心,这是他们没有料到的,经过讨论,大家取消了这条规定。第二天,工作组一行人就到这户老俵家吃饭,他特地歇了半天工,自己下河捞鱼,让儿子下田拣田螺,像办结婚宴席一样招待工作组。王洁边吃边想:老乡们为何对派饭如此看重?除了农村生活中的面子问题,可能更多的还是好客之情。山里人都是老实的农夫,没见过灯红酒绿,不明白外面世界的规则,但他们晓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待客就一定竭尽全力,自己可以吃亏,但礼数不能亏。几十年过去了,王洁退休在家,回想起当年的知青岁月,不禁感叹:现在大家都能吃上猪肉了,穷困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没有人会为了一顿饭、几块肉而斤斤计较,但老乡们对知青的那份理解、包容和爱护,永远都不会被忘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60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