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螺 >> 田螺的种类 >> 撩螺南宁友友的最爱,螺壳变身神奇乐器,
“什么水面打跟斗咧,嘿了了啰”这句歌词,常被南宁夜市摊上的友友们唱成:“什么水面打跟斗咧,嘿撩撩螺!”田螺摊是夜市不变的经典。
撩完螺,朋友,你的脑洞会不会大开:把田螺壳当乐器,再开怀吹一回“嘿撩撩螺!”
老师吹奏田螺笛莫笑喔!田螺壳当真可以做吹奏乐器。
呵呵,当然不是刚撩完的空螺壳,广西靖西出产的田螺个头大,最适合做田螺笛。
欣欣自从加入广西民族博物馆志愿者队伍,视野开阔了许多。
“十一”当天欣欣负责民博《生态博物馆风采大赛》催场工作,在幕间第一次听闻田螺笛演奏,很是稀奇。
比赛结束,选手们离开博物馆,没时间交流。下午忙着布置2号的展演场地,无暇打听田螺笛的事情。
4日,选手们展演,欣欣继续到民博服务,终于与各位老师又见面了。
“老师,我可以拍一下你们的田螺笛吗?”
“行啊!”黄老师爽快地把田螺笛递给我。
“谢谢老师!”趁着老师候场的空隙,小心翼翼地将田螺笛放在道具桌上,抢拍了几张。
待欣欣把田螺笛送回给老师,黄老师和李西克老师拿起田螺笛,周到的低声吹起来,配合拍照。那架势十分老道,真不愧是老行家。
老师吹奏田螺笛吃过田螺的大有人在,喜好田螺的人也不少。你聆听过用田螺壳制成田螺笛吹出声音圆润浑厚、韵律甜美的笛声吗?
田螺笛,是壮族最简单的,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原汁原味的民间乐器。制作简单,只要选择大个田螺,剪掉尾部尖端处为出音孔,去掉螺肉,在离大口处约2厘米处开一笛孔,贴上笛膜即可。吹奏时,嘴贴笛口,两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抓住笛身,无名指在出音孔上下颤动控制音调,再模拟歌曲的曲调进行吹奏,笛膜颤动,就能听到优美悦耳的曲调了。
在多年的发展历程里,田螺笛在壮族民众的生活中先后充当了“爱情媒介”、“儿童玩具”、“舞台乐器”、“旅游品牌”四个重要角色。
老师吹奏田螺笛晚饭过后,欣欣与父亲聊起田螺笛。
“爸爸,我今天在民博听见靖西的民间大师吹田螺笛,好有意思。你小时候玩过田螺笛吗?”
“玩过啊!吃完田螺挑一个大的田螺壳,磨掉尖尖的尾巴。”
“还要在大口不远处开一个笛孔。”
“再贴上蜘蛛膜。”
“是蜘蛛网上的膜吗?”想想也不对,那八卦阵中间是空的啊,如何封得上笛孔。
老师吹奏田螺笛“不是的,是蜘蛛身上薄薄那层膜,或者是竹子那层薄衣。”
“老师说现在用的是笛膜,沾点水抹在白芨上,然后再抹笛孔四周,就可以粘住笛膜了。”
“吹田螺笛和吹竹笛是不一样的,吹时嘴贴田螺口,模拟歌曲调子叭叭地进行吹唱。”
“声音经过田螺壳螺旋形震荡,声音低沉,音质很像男低音。”
接着我们饶有兴趣地看了一段网上的视频。
“爸爸,你还记得以前吹的歌吗?”
“咪咪嗦——咪咪嗦——嗦咪唻咪哆——”。
“其实它就是一个传声筒”,父亲一边说着一边模拟吹田螺笛。
田螺笛小巧精致,方便携带与吹奏,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成为孩子们爱不释手的玩具,大家聚在一起游戏时便会吹奏一段田螺笛为游戏助兴,一个人无聊时也可以自娱自乐。
田螺笛说起童年的玩具,欣欣父亲兴致特别高。
透过岁月的云烟,依稀可见:夏日,阳光酷酷的炙晒着大地,山坡上,树荫下,孤独的少年无聊滴看着两头水牛,牛儿津津有味地咀嚼青草。一阵风儿吹过,凉凉的爽爽的,少年忽然来了兴致,从兜里摸出小巧的田螺笛,对着蓝天,对着白云,对着草地,对着相伴的牛儿,使劲地吹起来,“咪咪嗦——咪咪嗦——嗦咪唻咪哆——”,牛儿吃得更欢了,“哞——哞——哞”,咦!对牛吹笛也蛮有趣的。
老师吹奏田螺笛笛声在空旷的山野回荡,弥散在山坡上,田地间,弥散在欣欣父亲的童年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