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这件事,追根溯源要先从我们的祖先灵长类动物身上讨论起......
人为什么那么喜欢吃肉呢?
最早我们的祖先长期以素食为主,这样情况持续到万年前,由于气候变化和早期的人类缺乏工具,难以捕捉到动物,只能食用凶猛动物捕食剩下的尸体或者捕食昆虫。
与绝大部分的可食用植物相比,肉类为人类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蛋白质与优质的营养,也加快的人科动物的进化成人类的速度。
大约在年前,随着生活改善,人口增长,可狩猎的动物越来越少,人们发现因为吃不完而豢养起来的那些野生动物慢慢变得温顺,有的还诞下幼仔,于是人们开始驯服野生动物,其中最先驯化的就是狗,然后在再到驯服羊,再者猪,牛和马。
我们的祖辈在驯养动物时,也开始种植植物,从最早的小麦,再到之后的稻米,大麦,玉米等。人们开始耕种,生产粮食,有了稳定的粮食后人口数量随之增加,相比于饲养家畜,粮食更易于生产,产量更大,肉类成为贵族或者统治者才能享用的珍馐。
中国古代的吃肉文化
在中国古代,对于不同的肉类有着不同的限制。
汉魏之际,朝廷禁止宰杀耕牛,羊肉成功上位,那为什么禁止杀牛呢?
原来在中国古代,耕牛对于农耕民族极为重要,任何动物都无法撼动牛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即使是当时的权贵,也不可以无故杀牛,三国时期,私自杀牛就会被判处极刑,暴晒于街头,家属不得收尸。
唐宋时期,羊肉的上宾的地位还是无法撼动,但随着劳动力的发展,有关杀牛的法律变得宽松,唐朝私自宰杀耕牛判刑一年,宋朝判刑2年或者发配边疆,到了清朝,轻则罚款,重则挨板子,充军,但相对于死刑,暴尸街头不得收尸已经是相当轻了。
元朝时期,这时候就会有人问了,游牧民族一天三餐全吃肉吗?实则不然,主要重要节日或者迎接贵宾时候才会杀羊招待,牛羊马除了用来吃之外,大部分都是用来交换酿制,贫民们大部分的主食还是以奶制品和粮食为主,三餐全肉那是贵族们的生活。
明清之时,猪肉也成为了主流,其中苏轼的东坡肉无疑掀起了一番猪肉潮。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晓荔枝来。诗中暗指了,古时交通不便,基本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很难尝到其它地域的新鲜食材。
到了现代,人们收入增加,物流发达,吃肉不再是难事儿。但是吃肉似乎变成了一件“不健康”的事儿。
真的是这样吗?
肉的营养价值如何?
通常,我们把牛肉、羊肉和猪肉叫做红肉,把鱼肉和禽肉叫做白肉。
①红肉
以猪牛羊肉为代表。
富含蛋白质(牛肉最高)、饱和脂肪酸(猪肉最高)、B族维生素、维生素A和微量元素(钙、磷、铁等)。其中的铁主要以血红素铁的形式存在,消化吸收率很高。
总之,一般人群都可以吃。但肥胖、高血脂、高血压患者就少吃点吧。
②白肉
以鸡肉和鱼肉为代表。
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其中,鸡肉以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为主,鱼肉以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为主。
总之,较为推荐,适用于病人、中老年人、和需要减肥的人群食用。
吃肉要吃新鲜的,
加工过的肉制品会致癌?
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各类致癌物基于证据的强度分成了4类(5个等级),其中1类致癌物有充分证据证明对人类有致癌作用。而加工肉类,如火腿、培根、香肠、腊肉、腊鱼等,就属于1类致癌物。
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每天吃50g加工肉制品会使大肠癌的风险增加18%,因此最好选择新鲜的肉类。但偶尔吃一吃问题也不大,不要长期、大量地吃。
动物的内脏真的可以吃吗?
我们常见的动物内脏食物有肝、肾、心、血等,这些内脏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铁、硒、锌等,适量摄入,可弥补日常膳食的不足。比如16g猪肝可满足成人一日维生素A的需要;72g可满足维生素B2的需要,33g可满足铁的需要。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月食用动物内脏食物2~3次,每次25g左右。
吃鸡胸肉能减肥吗?
想要减肥的朋友对鸡胸肉一定不陌生吧,它基本已经成为减肥餐的标配,那吃鸡胸肉真的能减肥吗?
确实,鸡胸肉是减肥的好搭档。首先,鸡胸肉相对于鸡翅、鸡腿等部位的热量和脂肪含量都更低;其次,相比于猪肉、牛肉、羊肉等畜肉,鸡胸肉中的肌肉纤维更加细腻,蛋白质更加易于吸收和利用,而且饱腹感强,可以说不管是增肌还是减脂,鸡胸肉都是好的选择。
当然,上面是生肉的热量。如果是白水煮,热量变化不会太大。如果烹饪的时候,用的是炒、炸之类的,那热量只会更高,减肥也就不可能啦。因此,减肥不单单要会选肉品,还需要选择清淡的烹饪方式。
多吃鱼肉能不能让人变聪明?
民间一直有“吃鱼变聪明”这么一种说法,那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其实还真有那么一点关系。
来自西班牙的一项大型研究表明,母亲在怀孕期间每周吃3个相当大份量的鱼可能在未来几年有益于儿童的大脑。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鱼类中富含的DHA和EPA,DHA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各类广告上经常提到,也被称为“脑黄金”。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多吃鱼确实对婴幼儿大脑以及视力的早期发育有一定作用。但是一个人聪明不聪明说到底还是靠先天的遗传+后天的努力呀,膳食均衡很重要,宝妈们也不要盲补哦。
有盖章的猪肉才合格,
那盖了章的地方能吃吗?
我们买猪肉的时候,经常能看到猪皮上盖着蓝色的章,这是什么标志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中规定,对于检疫合格的猪肉,才能加盖检疫验讫印章;对于不合格的产品,需要按照相关流程处理,不能流入市场。所以,简单地说,那个章就是猪肉的合格证。
至于盖了章的地方是否能吃?印章的蓝色液体是食品蓝检验标记专用液,它主要是由亮蓝(着色剂)、甘油、酒精、蒸馏水以及维生素C等物质混合溶解制成的,合格的食品蓝检验标记专用液符合食品卫生相关要求,吃下去并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大家买猪肉,应该到正规、可靠的场所购买,安全性有保证。
肉到底怎么烹饪最好?
其实我们国家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专属美食,肉的做法很多样,炒、烧、爆、炖、蒸、焖、炸等等方式应有尽有,很难说哪种一定是最好,但可以给大家两个建议。
多蒸煮,少烤炸。肉类在烤或油炸时,由于温度较高,可使营养素遭到破坏,如果方法掌握不当,容易产生一些致癌化合物污染食物,影响人体健康。
既要喝汤,更要吃肉。有些人炖鸡,有喝汤弃肉的习惯,认为营养都已经在汤里了。然而鸡肉部分的营养价值比鸡汤高得多。所以喝汤的同时,更要记得吃肉。
另外,在滑炒或爆炒前可挂糊上浆,即可增加口感,又可减少营养素丢失。
鲍鱼、鱼翅的营养价值有多高?
都说肉价贵,前面说了这么多,最后准备来聊点更贵的,鲍鱼鱼翅算是比较昂贵的肉类了,那么它们的营养价值是否对得起这个价格呢?
从营养角度看,鲍鱼的营养价值并不突出。每g鲍鱼含蛋白质12.6g,并不比黄鱼多;脂肪含量较低,但胆固醇含量较高,是大黄鱼的2.8倍,田螺的1.6倍。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含量较高,但B族维生素含量不高。与其他水产动物相比,有高有低,营养价值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高。
鱼翅是由鲨鱼、鳐鱼、银鲛鱼的鳍制成。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并无特别之处。无论从保护自然生态还是营养学角度来说,都应该抵制食用鱼翅。
文字素材来源:微医、科普进行时、食之屋等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