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

大桶养鱼

发布时间:2022/5/9 20:18:48   
北京什么医院扁平疣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210119/8604573.html

喂料、换水、增氧、捕鱼

鲈鱼养殖全过程

只需要一个人打理

秘密就在于养鱼的“桶”

位于东西湖辛安渡街红星大队的

福禄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内

鲈鱼被养殖在

如泳池般的巨大铁“桶”内

合作社外的池塘里

则率先养殖起长江大白刁

黄颡鱼等长江名优特色经济鱼类

走!去瞧瞧

每个“桶”内养上万条鱼

合作社鲈鱼养殖大棚

4月21日一早,记者跟随合作社负责人梁福禄走进合作社内的鲈鱼养殖专业大棚,三个仿佛泳池般的巨大圆形铁“桶”映入眼帘。

采访间隙,有客户要订购鲈鱼,梁福禄便提起一桶鱼饲料站在铁“桶”旁喂料,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忽然跃出无数条鲈鱼争食,待鱼游近后,便迅速用打捞网捞起了数十条鲈鱼。

梁福禄为鱼换水

“这个‘桶’是室内圈养桶,镀锌铁皮材质的,不容易被水腐蚀生锈。”梁福禄介绍,这是一种工厂化养殖方式,三个圈养桶每个直径15米,水深1.5米,约立方米,每个“桶”内都能饲养上万条重约1斤的鲈鱼。

圈养桶每个直径15米,水深1.5米,约立方米

成熟期的鲈鱼

梁福禄说,这种养殖方式的优点就是抗风险能力强,而且只需一人操作。增氧机是24小时自动运转的,换水时打开阀门就自动出水、排污,以往池塘里捞鱼至少要十多个人,现在一个人就能解决,想捞多少捞多少。“最主要是不受场地、气候等限制,池塘养殖容易受灾,造成损失,工厂化养殖则完全不必担心这个问题。”

15亩鱼塘一年赚20多万元

合作社里的池塘用于养殖江鱼

和去年工厂化养殖鲈鱼一起开始试验的,还有武汉市长江名优特色经济鱼类养殖试验。年,东西湖区农业农村局为推进长江鱼类资源保护与综合开发利用,确定武汉红星福禄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武汉市长江名优特色经济鱼类养殖试验与示范推广基地。

距离合作社不远的一处池塘内,养殖着长江大白刁、黄颡鱼等,这里主要由梁福禄的爱人打理。梁福禄告诉记者,养殖长江名优特色经济鱼,水质很关键,其溶氧量、酸碱值等指标都有更严格的要求,投喂饲料更讲究,管理上更细致,但是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更大。

去年红星大队一位农户尝试养殖长江大白刁和黄颡鱼,15亩鱼塘赚了20多万元,今年迅速扩大了养殖规模,也带动了其他农户。梁福禄告诉记者,与普通鱼类相比,养殖长江名优特色经济鱼每亩的纯利润可达元左右,比养殖普通鱼的纯利润高出30%到40%。“去年试点养殖时,只有亩鱼塘,今年养殖面积一下子扩大至多亩。”

辛安渡街相关负责人介绍

养殖试验成果得到推广后,一方面能巩固长江禁渔成果,另一方面能满足市民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也为农户增加了收益。

据了解,目前红星大队正在通过推广养殖长江名优特色经济鱼、工厂化养殖鲈鱼等,重点帮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就业。合作社还与养殖户签订回收合同,消除养殖户后顾之忧,进一步激活乡村水产养殖市场,助力乡村振兴。

王屋镇西门村:“桶养鱼”项目进行中

3月29日,王屋镇西门村的村民正在进行“桶养鱼”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今年3月份,西门村与连云港沭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引进陆基循环水养鱼技术,养殖鲈鱼和黄骨鱼。今年预计投入35万元,先期开展5个桶的养殖,产值可达48万元,养殖净收益在15万元左右。记者李楠实习生乔钰洁摄

陆基养鱼火了,比传统模式优势明显,每立方养殖上百斤鱼

在我国广西很多地区,近年来发展了一种新型的养鱼方式——陆基圆池养鱼。外地人走进这里很容易被一个个“大圆桶”吸引到目光,带着好奇走上前去一看,桶里装满了水,随着工作人员一把饲料撒下去。很多鱼儿瞬间扑出水面抢夺食物。原来,这一个个“大圆桶”是用来养鱼的,很多人听说过露天鱼池养鱼,“大圆桶”养鱼还是第一次听说。

工作人员表示,这一个个“大圆桶”也有他们的名字“陆基圆桶形高位养鱼池”,简单一点就是“陆基圆池”。既然广西地区一直在大力发展这种养鱼的方式,就一定有它的好处了。

占地面积小,场地建设方便

俗话说人工养殖首先看重的就是养殖模式基础了,良好的基础建设和完善的配套设施会使得养殖工作事半功倍。陆基圆池养殖占地面积小,整套陆基圆池拥有着进排水系统,污水处理池、增氧设备以及配套的电力、仓储系统等等。

建设场地时可以根据建筑面积的大小挑选合适直径的圆池,圆池安装过程中一般嵌入地下约30公分左右,地上的高度最高不超过1.2米,以方便工作人员的日常操作。整个进排水系统有专门的拦网,防止杂物进入堵塞管道,保持水池内水里处于流动状态。

养殖尾水处理方便,环保高效

可能很多人都会担心这样的人工养鱼系统尾水处理是一大困难,事实上圆池在设计过程中早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养殖尾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富含氮磷元素圆池中通过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以达到充分吸收氮磷元素的目的。甚至还可以搭配不同的鱼层和田螺等等对圆池中的尾水进行一波生物无害化处理。

圆池拥有污水处理最高的分级处理方式,养殖废水排出圆池后,先进入一级沉淀池中,沉淀后的上层水从填充了过滤材料的过滤坝流入二级生物净化池中。生物净化池中投放少量鱼虾和田螺以控制浮游生物数量。经过净化之后的水可以重新进去养鱼池循环利用,不过也需要定期检测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和溶解氧的含量是否在正常数值范围内。

日产管理方便

陆基圆池虽然集约化、高度密集的养殖模式,但高管理起来非常方便,一个人每天管理多个圆池没有任何问题。保证早中晚巡视圆池,这样一来出现问题时就能及时补救。在鱼病防控问题上,定期使用适量浓度的消毒药品,保证消毒杀菌的同时,还不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养殖农户还可以定期向水体内拌服益生菌、中药等鱼类保健品以增强圆池中鱼类的体质,减小发病率。

适养品种多,产量高,收益大

陆基圆池首先可以解决的问题就是养殖周期,全面可以循环养殖,不会受到季节气候的影响,以及地域条件的限制。而且,建造成本也比较低,配套有镀锌板+螺丝+鱼马桶+帆布袋组成。组装简单、投入使用快。按照过去的数据统计,圆池内平均每立方米水体可以养殖至少75斤,多的甚至可以达到斤,产量远远超过了露天鱼塘,这样一来养殖户们的收益便大大提高了。

陆基圆池可供养殖的种类也非常多,塘角鱼、鲈鱼、泥鳅、饲料桂花驯化、罗非鱼、黄骨鱼、超市鲩、鲫鱼等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受欢迎的鱼类。而且,陆基圆池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由它养殖出来的鱼类肉质更加细嫩鲜美,深受广西百姓们的喜爱。

所以,陆基圆池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如果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想必陆基圆池很快便会火遍大江南北。#三农生活#

圆桶养鱼,武汉新洲这个村探索致富新路子

00:32

一排排蓝色圆桶放眼望去仿佛一个个小池塘,走进一看,里面的小鱼儿正游得欢快。为了探索致富新路子,武汉市新洲区辛冲街道辛冲村发展圆桶养鱼,打造“鱼苗培育+特色养殖”的特色项目。

3月16日,15万尾加州鲈鱼鱼苗送到辛冲村,该村村民们守在门口等待这批鱼苗,这是该村最新确定开展的特色养殖项目,历时6个多月的筹备才落地。

看着鱼儿在桶里欢快地游泳,辛冲村村两委的工作人员松了一口气。年,辛冲村集体收入仅50万元,今年计划达到70万元。这新增的20万从哪来?村两委开始谋划新的发展路径。村支书石建军经过一番考查,发现环保养殖有很好的市场,决定在辛冲村开展“鱼苗培育+特色养殖”为基础的循环水环保工厂化养殖项目。

然而大伙儿都对这个项目有所怀疑,不少村民不相信能在桶里养活鱼。“三年辛冲村不变样,我们集体辞职”,石建军带着村两委实地考察,耐心细致给出具体方案,逐渐打消了村民的顾虑。

为了将项目做好,村里邀请华中农业大学和省农科院专家进行指导,村两委班子每天集中学习养鱼知识。

方向定了,资金从哪来?辛冲村村两委积极凑钱发展产业。通过各方筹措,总计筹集到万资金,距离投入生产还差多万。发展不等人,石建军与家人商议后,拉着全家签字贷款万元用于投资生产。在他的感召下,村两委成员自愿垫资10万。

在合作社基地,随处可见电钻、刀片等工具。为了节约成本,石建军带领社员自己动手安装,建成了32个高密度养鱼桶,占地12亩的水产养殖场房、立方冷库和8条养鱼跑道。

“今天投放鱼苗很激动,但也很有压力。15万尾鱼后续开支还很多,培育期还很长。对未来还是很有信心。”石建军说。在他的规划蓝图中,希望辛冲村能够形成水产养殖、林下经济、休闲农庄三大板块有机结合的产业,实现水中养殖江浙鲈鱼、桂鱼以及黄颡鱼,桃树下养殖七彩山鸡、土鸡和鸭子,农庄提供休闲、垂钓、特色农俗体验的场景。

圆桶造池?遵义这个镇开启养鱼新模式

“这些鱼苗是刚从广东拉来的,目前是一个鱼池放30多万尾,预计3到4天后就要慢慢分放到其他鱼池,每个池分10尾。”3月29日,余万尾鲈鱼苗活蹦乱跳着进入到陆基养殖高位池,激荡着遵义绥阳县坪乐镇顺河村乡村产业振兴的“一池春水”。

伴随着鱼儿顺利入池,生态鲈鱼养殖项目也就此在顺河村安了家。年3月,村民刘超带着在广州从事水产养殖10余年的经验和技术回到了家乡坪乐镇,彼时一个现代养殖梦正在他心里生长。

坪乐镇用水、用电、通讯等设施完善,当地群众利用坪乐河养殖家鱼历史悠久,渔文化浓厚,养殖淡水鱼的先天条件绝佳。抱着试一试的决心,年10月,刘超与当地两位同乡合伙创立贵州省博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陆基圆桶型高位养鱼技术,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优质山泉水养殖生态鲈鱼。

记者在他的养殖基地内看到,一个个直径为10米、深1.45米的高位养鱼池整齐排列,这些圆桶型鱼池由铝锌板围成,里面铺设了蓝色防渗帆布,底部为锥体结构,每个池子一端的管道处,循环水正源源不断地往桶里灌,池水能恒温保持在25度左右,且每个圈养池可保持24小时持续增氧,为鲈鱼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同时,还配套建设排污口、拦鱼网、连通池循环系统等塘底排污工程,打造集规模化、标准化于一体的高密度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我们鱼池的管网全部都与净化池是贯通的,鱼池的污水就通过鱼池底部的锥形装置排到净化池,然后通过分级沉淀、水生物净化、杀菌等步骤,经检验合格后,再排向池外。”刘超告诉记者,基地在养殖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水产品原良种生产、饲料及添加剂等法令法规与标准,养殖用水实现“零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不仅如此,与传统的养殖模式相比,这样的养殖模式还便于精细化管理,可降低鲈鱼病害发生率、提高产品质量等。刘超说,在传统池塘养殖模式下,鱼的“吃喝拉撒”全部集中在一个大池塘中,养殖尾水处理难,水体环境难以控制,鱼病防治难度也大,但是利用陆基高位鱼池养殖就能完美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鲈鱼是在陆基高位池内分开单独圈养,比如说这池鱼,发现有病、有寄生虫的情况下,我们会单独对这一池进行消毒或者是专业性的处理,它就比较集中,不会对其它鱼池造成任何影响。”

据了解,坪乐镇顺河村生态鲈鱼养殖项目总投资万元,占地面积余亩,目前项目一期已建成陆基养殖高位池61个,今年年底项目二期工程即将竣工,届时共计有余个陆基养殖高位池同时投入运营。本次投放的第一批鱼苗,将在6个月后喜见成效。

“我们一年是养两茬,一个池子一茬是养00斤,我们和广州和氏水产签订了合作协议,我们产多少,他就给我们销多少,按照当前每斤18元的批发价来计算的话,我们个池全部投产,年产值接近1个亿左右。”对于养殖项目的未来前景,刘超自信满满。

来源:绥阳发布

“桶装水”养鱼见过吗?峨眉罗目,推广高密度圈养效益增倍!

谈到养鱼

大家的思维还停留在

传统的养殖模式——鱼塘

那用“桶装水”养鱼

你有见过吗?

今天就跟小编一起

看稀奇了

近日,记者在罗目镇廖林村采访时看到,一块平地上摆放的整整齐齐4个铁皮大圆桶格外引人注意。据介绍,这就是该村返乡创业农民工杨文投资新建的高密度“鱼塘”了。

高密度养鱼,是水产养殖业中的一项新兴养殖技术,即在单位水体中投放更多鱼苗,进行集约化高密度的强化养殖,使鱼儿生长快、产量高、效益高。

这些铁皮围成的大圆桶,直径约5米,高约1.1米,桶内注满了水,一条条黄金鲫鱼、鲈鱼就“安家”在这里。

养鱼,水质是关键,杨文家的鱼池采用的水,矿物质、氧含量较高,水质比较好。水面上的增氧机“咕噜咕噜”地吐着水泡,每两个小时进行充氧补水,让每个圆池中的水流呈旋涡式循环流动,变成动态循环流水“生态式圈养”模式,水体清澈见底,鱼群依稀可见。桶下面有一个独特的锥形收集粪便的装置,利用水压将粪便抽到尾水分离塔,解决了传统池塘养殖的自身污染,也有效地提高了鱼类的成活率和品质。

点击播放GIF0.0M

“与土塘的区别就是对水质的把控和调节,这个很方便快捷,而且鱼的密度比较高,初期投产1立方水体大概是50斤成鱼,后期积累下来以后可以达到七八十斤成鱼的产量,所以这个对于土塘来说就是一立方水体翻了几倍的产值。”当杨文往池中投放鱼料时,只见鱼儿瞬时跃出水面、活蹦乱跳。

据悉,杨文的高密度鱼池前期已投入5万元资金,鱼池里黄金鲫鱼、鲈鱼长势良好,生产经营一切正常,预计半年后实现盈利。如此养鱼模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为乡村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探寻出了了一条独特的致富之路。

来源:峨眉山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林卫静罗勋

编辑:庄少轩

校稿:赵忆

咸宁市农高区一个桶能养鱼斤池塘零排放圈养绿色高效

发布时间:-04-:11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本地资讯创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9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