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螺 >> 田螺的形状 >> 保定老行当捕捞业澎湃在线
捕捞是保定白洋淀一带年代久远的老行当,这是因为获取天然鱼类和其他水生经济动物,是人类最早取得食物的手段之一,即便是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产生以后,它仍然是一项重要的生产活动。而在保定白洋淀这样的水区,就成为了经年日久、代代相传的谋生手段。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四周堤防环绕,绿树成荫,淀内沟濠纵横、芦苇茂密。有大小淀泊个,被多条沟濠连接。其中面积在万亩以上的有白洋淀、烧车淀、马棚淀、羊角淀、池鱼淀、石塘、小北淀,千亩以上的26个,总面积平方公里,淀周堤长公里。淀内有36个纯水村,淀边有62个半水村。由于白洋淀光热适宜,水域辽阔,有利于鱼类等生物繁殖生长,淀内有鲤、鲫、鲢、鲂、鳜、鼋、黄鳝、泥鳅、虾、蟹等16科54种,其中鼋鱼和桂花鱼中外闻名,被誉为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
面对这样丰富的鱼类资源,白洋淀人民在长期的捕捞生产活动中,发明了许多体现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捕鱼工具和捕鱼方法。有的工具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看似简单,但用起来还真有点出神入化的感觉。人们最常见的应该说是撒网捕鱼,那是用特别细的丝线织成的网,网上面有浮飘,下面有底脚,一字长龙的撒到淀水里,鱼游过来碰到粘网,或钻入网眼中就被网裹住,鱼越动裹得越紧,只有等着收渔网时进入渔人的船舱了。光是粘鱼网就有近十种,有屎包鱼网、刀鱼网、黄瓜鱼网、大鱼网等等。再有一种就是鱼鹰捕鱼。窄小的鹰排子,平常人上去都站不稳,可在牧鹰人脚下却矫若游龙,即使在风雨天,鹰排子也照样在白花花的浪尖上行驶。鹰排前后各有几个鹰架,放鹰时,一声口令,鱼鹰“哑哑齐下”,在淀里一会儿扎猛子潜入水中,一会儿仰头浮出水面。有的鱼鹰嘴里叼着鱼头钻出水来,鱼尾在淀面来回甩动;有的两三只鱼鹰齐心协力抬上一条大鱼。牧鹰人眼疾手快,一手抄回子,把鱼头抄进去,一手抓鹰,把鱼扔进舱里,顺手拿出一条小鱼填进鱼鹰嘴中,用手一抻勒在鱼鹰脖子上的皮条活扣,鱼鹰的皮囊解开了,小鱼进入鱼鹰肚子里。然后用篙一架,把鹰放到架上休息。这一连串动作,麻利有序,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迟延。得到奖励的鱼鹰稍事休息后,再度跃入水中,又一轮新的渔猎开始了。还有扳罾捕鱼,俗名叫抢回捕鱼,又叫推回子。抢回的回杆长五六米或再长些,回弓用竹片做成,长约1.5米,回舌头长0.9米,宽5.5厘米,回兜用网布做成,深约一米。抢回主要的捕捞对象是小鲫瓜、屎包、麦穗等小型鱼类以及虾、河蚌、田螺等。这些让人感到新奇罕见的淀中捕鱼,只是白洋淀人几种较为简便的捕鱼方式。
鱼鹰捕鱼
白洋淀上捕鱼的高潮是出汕,那是一种大型的捕鱼项目。淀上的人们结合收割苇子捕捞鱼称为出汕,还分为秋汕、春汕和冬汕。入秋以后,淀水越来越凉,苇田里的水温较高,因而成为了鱼群理想的栖息地。出春汕和出秋汕除了季节不同,做法都一样。第一步先转大圈在水里割苇子,这一步也叫‘圆汕’,即把不规则形的苇地割成圆形的或椭圆形的。紧接着就‘落箔’,沿汕地的边缘闸成一个封闭的大圆圈。下一步叫‘打闲间儿’,第二天,割苇船进入苇箔圈里,若干条船排开依次割苇,鱼听到声音就会向芦苇荡深处逃遁。在割苇船的后边还跟着一条闸箔船,一边用一个环形石(俗称砘咕噜子儿)蹾芦苇茬子,一边闸箔。闸箔船总是跟在割苇船的后面闸,直闸到与大圈合龙为止。闲间儿的鱼,可用鱼鹰捕捉,或用大罱捕捞,放弃后也有人用叉叉,称为‘叉汕’。后一天,割苇船再进入汕里,再打闲间儿,依次类推。汕不断缩小,汕里的鱼一步步被逼向苇地中心。当汕最后剩到两块箔长,一块箔宽时(每块箔约长五米),那里的人们称这个为“窝子”。这时,一个汕的鱼全部集中在窝子里,互相挤得吱吱乱叫。这时他们在窝子的西南角外另闸出一个叫做旋的半圆,把窝子的箔拔开一个小口,鱼大量涌入旋里,人们开始捞鱼。那时,两个人分站在船头对船头的两条船上,其中一个人拿一张带长柄网头有横木的大回网,猛得往下一插,喊一声:“搭手。”对面的人一猫腰,趁横木出水的一刹那,抓住横木往上一抬,两个人同时一翻手,把捞上来的鱼倒在等在一侧船的舱里。后边装鱼的船排队等着,满了一船再顶上一条船。出冬汕比较费事,要先把冰面上的苇子割清,然后在冰面上凿出两条冰缝,把一根竹篙摁入水中,竹篙两头拴上绳子,拉着竹篙在冰下走,使芦苇与冰脱离。接下来一行人用冰镩子同时凿冰,把冰裁成一块一块的,掩下第一块冰凌板后,用长镰割水里的下半截苇子,接下来按照出春汕、秋汕的方法步骤,把汕地中的鱼捕捞出来。这汕地有的几十亩、有的上百亩、几百亩甚至一二千亩,往往一块汕地就能捕捞出几十万斤鱼。
出汕捕鱼
白洋淀人在长期的水上生活中,还创造出了其他许许多多的捕鱼方法,如打冬罱、花篮捕鱼、扣花罩捕鱼、下卡捕鱼、滑冰捕鱼、淘捻子捕鱼、灯笼捕鱼、叉鱼以及拉鱼虫子、闸箔、摸鱼等应有尽有。人类的无穷智慧在于,能够在任何情况下找到生活的出路,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老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保定白洋淀人没有因为处在四顾水茫茫的环境中而抱怨,而是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寻找到所处环境的着力点,发明了很多捕鱼的方法,用自己捕捞的鱼类与生产粮食的平原进行贸易,创造出了特有的水上渔家生活,他们用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演绎了达尔文所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至理。
文章来源于《老保定丛书》(第一辑)——《保定老行当》,作者王磊,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保定老行当——捕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