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

绝顶聪明的章鱼,能否进化出高等智慧

发布时间:2023/10/23 15:28:27   
相信动画片中“章鱼哥”的形象深入人心,其实在很多影视作品中,章鱼的形象常常是科幻大片中外星人的形象,最典型的是《异星入境》中的七肢体外星人,它不仅通过喷墨进行交流,而且还能够预知未来。图片来源于网络当然了,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不过是创作者的想象,与外星人或者什么高等智慧生物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章鱼这个物种的确非常聪明,而且它悬浮在水里的时候,其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肢体真的像极了达尔文进化论对于外星人的想象。在科学界,章鱼一直被认为是海洋中最有可能进化出智慧的生物,科学家们认为章鱼就是“海洋中的灵长类”,甚至认为他就是“生活在地球上的外星生物”。科学界对章鱼有这样的判定,那都是有依据的。虽然章鱼是无脊椎动物,但是它的智商绝对远远超越了它作为无脊椎动物的极限。从常识上来说,脊椎动物的智商是普遍高于无脊椎动物的。比如田螺,它体内的神经细胞仅仅有差不多1万个,跳蛛多一些,也不过才60万个,就算蜜蜂这样外神经系统非常丰富的无脊椎动物,其神经细胞也不过才万个左右。而章鱼,却拥有5亿个神经细胞。图片来源于网络5亿个神经细胞是什么概念?如果拿这个数据和脊椎动物做比较,照样儿不会逊色。比如家鼠,它的神经细胞数量也不过万个,大鼠会多一些,但也才2亿个。章鱼的5亿个神经细胞的量级实则是和猫是差不多的。真的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这样一对比,你就会发现章鱼还真的是无脊椎动物界的一个另类。关于章鱼的智商一直有一种假说,认为章鱼的几乎所有生存的能力和行为都是通过后天习得的,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机会从父辈身上学习到任何的经验,而幼年的章鱼和同伴之间也几乎没有任何交流。当然,这些都仅仅是一种假说,但是人类通过对章鱼的长期研究还是获得了一些评判章鱼智商的证据。图片来源于网络比如,章鱼拥有两套记忆系统,一套由大脑支配,而另一套则是由八根腕足支配。所以,和人类不同,章鱼的肢体行动并不需要大脑给出详细的指令,而是仅仅给出一个模糊、抽象的指令即可,它的腕足会通过独立思考来决定要如何完成任务。当然,有人可能会说,这不过是生物之间的差异而已,并不能证明章鱼有多聪明。的确,我们确实无法仅仅通过它拥有复杂的神经体统就判定它的智商的高低,但是从其他的一些方面,我们依然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我们都知道,之所以说人类拥有了智慧的标准之一,就是学会了使用工具。而章鱼就是这样一种会使用工具的生物。我们都知道,章鱼拥有坚硬的齿舌,能够钻开坚硬的牡蛎壳,并将毒液注射进去,最终让自己饱餐一顿。不过这个过程,章鱼是会使用工具的,往往在开始上述一系列操作之前,它会先找来一块大石头垫在下面起到固定和支撑的作用。而在随后的操作中,当牡蛎的壳被撬开后,它还会丢一块石头进去撑住,以免牡蛎把壳再合上。最后还会把这些吃剩下的壳用来建房子。有时候,他们甚至还会利用椰子壳来保护自己柔软的身体。图片来源于网络而另一个说明章鱼有智慧的表现就是它的学习能力。如果它看到别的章鱼从有盖的玻璃瓶中找到了食物,它也会学着别的章鱼的样子打开盖子从瓶子里找食物吃。此外,曾经有一位精神学家饲养了一只章鱼,观察中他发现,这只章鱼非常喜欢对陌生人喷水,但是对待熟人却不会这么做。不仅如此,章鱼还拥有极强的模仿能力,能够模仿譬如海蛇、珊瑚、海星、狮子鱼、海螺等动物,在模仿的过程中,它还会改变自己的颜色、形状乃至皮肤的质地,让整个模仿过程越发惟妙惟肖。有时候,它们甚至会把自己变成一缕一缕的,随着水流而漂浮在水中,看上去很像真的海藻。图片来源于网络或许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吧,物种在进化的过程中尽量让自己更加完美、更加适应其生存的环境。像章鱼这种浑身是肉的无脊椎动物,倘若不擅长伪装,倘若没有足够的智慧,恐怕早就在自然界灭绝了吧。可能有人会问,既然章鱼弱肉强食的自然界里能够通过进化不断地修补漏洞完美升级,那么它们为什么还没有进化出真正的智慧,成为主宰世界的物种呢?或许问题就出在了它们的寿命和繁衍方式上了吧。章鱼的寿命一般只有3到5年,而且一旦交配,雄性章鱼会切断自己腕足上的生殖器,此后不久就会一命呜呼,而雌章鱼在随后守护幼卵的过程中也会因无法进食而死掉。图片来源于网络这也就是为什么前头咱们说,章鱼是没有办法从父辈那里学习经验的,只能靠自己的后天学习。这样的割裂和断层其实是不利于演化出高等生物的,因为没有了传承和习得,所以很难像人类一样把经验、教训、智慧等等传承下去。这就好比人类社会,如果人的寿命能够翻倍、甚至更长,那将意味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速度会得到加速,因为每个人生下来都需要通过学习的过程才能创造价值,而当人类的寿命被延长之后,也就意味着每一代人都有更多的时间融会贯通和创造价值,下一代人可以站在更高的巨人肩膀上前行,那么人类社会的进步速度可能不是当下所能想象的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62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