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螺 >> 田螺生活环境 >> 战疫58天纪实护士网
医院是省级重症集中救治区域中心,主要收治新冠肺炎疑似、重症、危重症患者,在医院坚守的第58天,终于要沐浴阳光,呼吸新鲜空气了,行李已经打包好,确实是想家了,但也有些不安心,回首这58天的点点滴滴,从害怕到勇敢,从彷徨到自信,从陌生到熟悉,一步一步我都走了过来,冬去春来,医院已经从寒冬进入了暖春,不知道现在外面的世界什么样,是否也像我们一样注意安全,小心防护,对于外面的世界,现在的我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切都是未知数,不敢去想象,最舍不得的还是在这里坚守的两个月中最珍贵的战友情和医患鱼水情。
一段艰难的斗争
一段艰难的斗争,从年前二十七就已经悄然的打响了第一枪。
春节前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身为医护人员都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大局观与使命感,奋斗在突发事件的最前线,年前28的晚上临时接到护理部的通知,去高铁站迎接回齐旅客,为其测量体温,确保每一位回齐的旅客体温正常,录入详细信息,是否有武汉回齐人员及与确诊病人接触史,告知注意事项,为齐市的人民做好第一道防护线。身为一名护士,能在这特殊的时候得到领导的信任,临危授命此项工作,是我的荣幸。
正当万家团圆时,上海支援部队已经整装待发前往武汉,看着昔日的上海同事已经前行,我已做好心理准备,时刻准备奔赴战场,大年初二我已经走到了工作岗位,为下一步工作做好提前准备,在医院的统一部署下,我首当其冲报名前往一线,我不怕苦不怕累,只要能为这次疫情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也不枉为做一名医护工作者。
为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控制疫情的传播,保障医护人员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医院感染,在护理部的组织下,我担任培训教师重点培训穿脱隔离及防护服的演练,强调隔离衣及防护服的重要性,注意事项等,做到人人过关。
通过此次培训参加一线隔离病房的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更加明确穿脱隔离及防护服的正确步骤及注意事项,为医护人员在疫情期间的战斗奠定了基础,最大限度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平时我们的工作只是繁琐周而复始的接收患者,来到发热门诊后我们有了更重要的使命,在最开始物资的紧缺,我们每天工作至少12小时,下班后还要把隔离服脱下交给下一个班继续使用,为了减少上洗手间的次数,不敢喝水,不敢吃饭,每天干着常规护士的工作还要兼顾护理员的打扫卫生、感控的工作,每次工作结束后,都是大汗淋漓,湿透了整件衣衫。
简单的介绍一下穿着“大白”工作是一种什么体验?
首先视野受限,听力下降,在耳边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的呼吸。很多人都有成为了太空人的感觉,所有的动作都会下意识的变慢,似乎怕一跺脚自己就会飘起来。然而,一旦遇到抢救,医护人员雷厉风行的本能便立刻压倒了幻觉,一溜小跑,心肺复苏、插管、推药、除颤,依然一气呵成。不过等飙升的肾上腺素劲头一过,缺氧的感觉立刻扑面而来,浑身湿透包裹在防护服内,好像蒸着桑拿。即便体力好的人员也会萎顿歇上半天,更有些体弱的姑娘出现了晕倒的情况。
一段智力的开发
由于我们的物资紧缺,甚至有些都还没有到位,我们突发奇想,就靠我们聪明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去创造,仅用了一张橡胶片、一条松紧带,加上宽条的双面胶带,我们做了这个简单实用的防护屏。
一段心酸的历程
记得有个大爷大娘为了看病,医院用时2天,看着他们笨重的脚步,真的难以想象他们是怎么走到这来的,途中都发生过什么,他们都说的山东话,我们听起来特别费劲,只能相对了的去理解,去猜测。当我们要求给二人分别隔离的时候,大爷急了,说大娘曾患脑出血,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全程都需要他的照顾,在家的时候自己晚上从不合眼,坐着陪大娘,怕她晚上会出现问题,一日三餐和每一顿的药都是大爷亲自给大娘吃的,绝对不能离开她身边半步,经过请示给二老安排在一间隔离病房内,由于我们都是单间单床,其他床位都是进不去的,只能看着二老挤在一张床上,心里真的说不出的滋味,后经过检测二老无问题,我这颗悬着的心也可发下了,那晚我们找了社区人员将其接回家中继续观察,两位老人特别的可爱,还不相信社区人员能来接,说什么都不上车,说是骗子,经过我们的安慰和劝说,医院,看着他们大包小裹的走出我们的大门,心里期盼着二老健康永驻吧,那时已经凌晨了。
这里的生命接力从未停止,一个高危产妇,在丈夫医院,都被告知疫情期间无法收治,来到我们这时产妇已经疼得双腿嘚瑟,在紧急情况下,在医院的各部门全力协调下,开通了绿色通道,在产科病区成立新冠状病毒疑似患者的隔离病房,并紧急排查,准备接生,产妇顺利分娩一男宝宝,新生命诞生啦,他们脸上的表情让人又看到了希望,疫情下的孕妇,有我们来守护。
记得有一次,电脑网络出现了问题,患者还焦急等着看病,只能联系网络中心帮忙解决,由于当时物资紧缺实在没有多余的防护服能穿,要不就稍等一会我们去借一套您穿上再进入,哥说没事,别让患者等太久了,只带着两层医用口罩就进去处理问题了,这时让我想起了曾经报道的医生没有防护服就不看病人的事情,每个人的思想境界不一样,所看到的高度更不一样,李凯同志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他也在坚守自己的岗位,自己的职责,他可以等到防护的物品到了再进入,但是他没有那样选择,只为了让患者少等几分钟,早一点回家,他去做了他该做的工作,这时候的我什么都帮不上,只能默默的感谢他,因为有他的帮助,患者就可以早点检查,早点离开,其实患者都不知道他是谁,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是他做的就是无名英雄的光荣事迹,问题解决患者愉快的离开。
在2月28日得知院里已经派人前往武汉支援,我立即写下了请战书,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要有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穿上白大褂救死扶伤就是医护人员的天职,虽然我是平凡的,但是我有勇气,有勇气逆行,有勇气去战役。在发热门诊的点点滴滴都让人记忆犹新。
一段难忘的历史
在年3月11日接到紧急通知重症ICU-A区需要护理人员支援,我再次报了名,没有丝毫的犹豫,虽然已经坚持了40天的工作,但认准了目标,我就义无反顾的去奋斗。这不仅是作为一名护士的职责,更是职业生涯里难得而宝贵的一种经历,同时也是一次进一步历练医术的机会。毕大爷是个气管切开的,他没有言语表达,所以相对于普通隔离病房更加安静,紧迫感更加强烈,每天的工作除了打针输液、吸痰、采集标本、监测生命体征外,还要给予患者翻身、清洗、擦拭大小便等进行精细的护理照顾。虽然经常锻炼的我有强悍的体格,但是穿上厚重的防护装备,一切行动也都变得十分笨重,几分钟汗水就浸透了衣背。从开始的眼睛无神,到越来越亮的大眼睛跟着你四处转,大爷的身体一天天好转,觉得我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3月28日,毕大爷在我们的精心护理下终于可以出院了,毕大爷从养老院开始卧床已经一年多,压疮情况较重,我们每一个班的护理人员两小时一翻身,并在大爷的盆骨下一个软枕,双腿下两个软枕,双腿间一个软枕,无论我们在给予哪一侧翻身时都让其骨隆突处悬空,每天翻身、更换安普贴,使大爷的压疮的创面已经从露骨到痊愈啦,对于我们这些柔弱的女孩子来说,翻身真的是大难题,我们这几个女孩子最重的也就一百斤出头,大爷体重至少要一百五六十斤,我们每次给大爷翻个身真的是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再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满身的汗水顺流直下,但是看到大爷骶尾部的疮面逐渐愈合,我们的工作真的没有白做,在出院前,家属要求看一下患者的情况再决定是否接回家,当家属看到患者的精神状态,包括压疮情况的时候,眼泪都下来了,他的儿子并向我们深深的鞠了一躬,非常感谢我们的细心照顾,当时的我们也默默咽下哽咽的泪水,现在看看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并得到了家属的认可。
一段感恩的回忆
有太多的感恩在这特殊的时期,吃喝成了大难题,朋友们一段时间就会给我投喂一次,在这里元宵节我们有元宵吃,二月二有猪头肉吃,就连马上要过的清明节我也有青团和桂花糕。
我们的后勤保障小队就像田螺姑娘一样:为了让我们一线人员没有后顾之忧,医院组织给予家里的亲人送各种蔬菜,保障家人健康,并给予我们每餐加送牛奶,牛肉,已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天冷了,给我们送来羽绒服;手干裂了,皮肤粗糙了,可以领到护肤品等等,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但整个社会都在支持我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帮助我们解决后顾之忧。
有时间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