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内容很简单,是通过描写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老王的一系列困苦生活、以及对作者一家的交往,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关心不够的愧怍和对不幸者的深切同情。我们从文章的题目可知,这篇文章要描写的人物是老王,那么作者笔下的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文章的前三段主要描述了老王的家庭情况和外貌形象和职业,开头通过“我”与老王的对话,我们可以了解到老王的生活是比较悲惨困苦的,是不幸的。老王是蹬三轮的,“没有什么亲人”“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典型的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悲惨形象?作者与老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文章从第五段开始采用时间顺序的写法,我们可以了解到老王和“我”一家是友好的朋友关系,老王帮我们送冰,并且要减半收费,体现出老王的为人善良实在。接下来写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作为知识分子的作者一家也受到了批斗歧视,而老王却不因此而疏离依旧帮助“我”医院,并且担心我们钱不够,坚决不肯拿钱,也体现出老王的善良真诚,知恩图报。文章的第七段以一个老先生自愿降为“货”让老王运送的情节,来反应老王的生计越来越艰难,深刻描写出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底层人民的不容易,但还是有关切不幸者的人间真情的社会现实。在这一段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老王病了,刚开始几个月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之后只好托他的同院老李来带他传话。这就从侧面体现出了老王的病情严重,并且为下文写老王给我送东西时不成样子做铺垫。第八段的细节描写非常传神,“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其中“镶嵌”一词生动形象。这时重病的老王已经连站都站不稳只能紧紧地依靠门框,生动形象的体现出老王扶病来我家的艰难。又如“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将重病的老王比作僵尸,侧面体现老王真的已经病入膏肓。这些细节描写反映出的是作者当时的一种真切感觉,这种写法给人以真实感,一个因病魔缠身而大限将至的不幸者的形象鲜明地浮现在读者的头脑中。作者一家与老王是朋友,但是现在重病的老王却拖着病弱不堪的身体来找作者一家是为了什么呢?是借钱看病?还是有别的请求?都不是,老王是来给“我们”送香油鸡蛋,但是文中的我却“强笑”,这里的强笑是勉强的笑,一方面反映了这时的我弄不清老王的来意,以为他是想要用香油和鸡蛋来换钱,而此时的作者一家也并不宽裕,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我”并不相信老王会无条件地送给自己。“我”谢了他的香油和鸡蛋,想要进屋去给王拿钱,而老王赶紧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我”也赶忙解释,在这里老王并不是想用鸡蛋和香油去交换些什么,而只是单纯的想表达自己的感谢,但文中的“我”一直坚持给老王钱,意味着“我”没有领会到老王真诚的友谊,而这对于珍视友情的老王来说可能是一种侮辱、一种伤害。文章的结尾处,在得知老王死后,我一直看家里没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直追忆老王对我说的话,这表现出了“我”对于老王的深厚的歉意也体现出了“我”的善良。作者为何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文中给出了答案。“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这也是文章的文眼,老王是一个不幸者,但却有一颗善良的心,为人真诚。而作者作为一个相比老王来说幸运的人,回想起自己与老王的交往,没有领悟到老王对自己一家的真诚友谊,甚至多次用钱来衡量他们之间的友谊而感到愧疚自责。全文用了很多细节描写,融情与叙述描写当中,以“我”与老王的一系列交往为全文的线索,突出老王生活的困苦不幸和为人真诚善良、知恩图报的美好品质。作品以一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轨迹,引发出一个更为深层次的主题:去关爱不幸者,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