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螺 >> 田螺的天敌 >> 俗语黄鳝不吃头,田螺不吃尾,学习后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不少农村俗语还是很有哲理性和生活经验的,它是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劳动实践总结而来的。当然,也有一些俗语由于科学水平的提高证明是不科学的,我们经过了解应该摒弃。所以今天我们了解和学习这些好的俗语,对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很有帮助的。
下面我们来学习这样一个俗语,“黄鳝不吃头,田螺不吃尾”。生活在农村的朋友可能对这句话的意思不陌生。但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朋友们可就不太了解这个俗语了。那么这个俗语讲的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学习一下。
一、黄鳝不吃头
“黄鳝不吃头”,就是讲在我们要吃黄鳝的时候,不能吃它的头,要把头去掉才行。这是不是很奇怪?黄鳝的头为啥不让吃?
说起黄鳝,这是一种肉嫩、味美的鱼类,虽然它主要生活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稻田和池塘里,但在北方一些河道里边也是比较常见的。小时候,放学后,不少小朋友都喜欢去捉黄鳝,拿回家,让大人做一做,就是一道好吃的美食。
黄鳝的身子光滑的很,记得大人们在处理捉来的黄鳝时,一般是将黄鳝固定在长条凳子上的钉子上,这样不容易滑动。然后拉开肚子抽去脊骨,除掉内脏,当然,还要把黄鳝的头切下来扔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关于黄鳝的不能吃的原因大概主要有三个:
1、黄鳝的头有毒
过去听一些老人讲,黄鳝的头最好不要吃,有毒。我想这应该是一种误传,黄鳝的头是无毒的,说它有毒,可能是因为黄鳝长得像蛇,有毒的蛇的头也会有毒,不能吃。所以人们在处理黄鳝时,为防止中毒,就把头切掉扔了。
今天的人大概也存在一些误解,认为黄鳝头是有毒的,主要是觉得黄鳝的头部含有重金属,是不能食用的。这些说法显然也是不对的,黄鳝的消化系统是在腹腔内的,不是在它的头部,就是有毒也不可能是集中在头上。
2、吃黄鳝的头不吉利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说吃黄鳝头不吉利,一是黄鳝像蛇,蛇头看起来就很恐怖,如果吃黄鳝的头,心里想想也不舒服,难以下口,如果把头去掉,只吃身段感觉就好多了。
二是有个传说,认为长得大的老的黄鳝头上会有一个“王”字,这是不能吃的。因为吃“王”字是要触犯上天的,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不能吃。不过至今也没有谁见过黄鳝头上有“王”字,因此,这两种说法也是没有什么根据的。
3、黄鳝的头大上面没什么肉
黄鳝的头较大,上面也没什么肉,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在处理黄鳝时,有意将头丟掉。我认为这才是人们“黄鳝不吃头”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黄鳝个头越大和越老,它头上的骨头就越大越硬,加上头上没什么肉,也就一层肉皮。肉少吃起来除了硌牙之外,吃起来也没什么味道,因此,人们在处理黄鳝时,随手就将头给扔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黄鳝的头就完全不能吃,只是人们嫌弃头上肉少骨头多,没啥吃头,而且吃起来也太麻烦了。当然,也有人直接将头一起炖了吃,这也没是什么事的。据说,黄鳝头还是一种中药材呢。
二、田螺不吃尾
“黄鳝不吃头”我们了解了原因,下面就来看一下“田螺不吃尾”的原因是什么?
田螺,分布在我国各地的淡水湖泊、水库、稻田、池塘沟渠里。它的肉嫩味美、营养丰富,且有清热明目等食疗的功效,成为人们喜爱的食物,南方人更是称它为美味佳肴。
“田螺不吃尾”,指的是人们在吃田螺的时候,只把肉挑出来吃,而田螺的尾部就扔了。不吃田螺尾部是因为田螺一直生活在田里河边的泥沙里,它身体里,特别是内脏里会有不少的泥沙。
由于田螺的内脏在尾部,这样一来,尾部不仅会有很多的泥沙,也还有很多的排泄物,所以,这里脏得很,会携带各种的寄生虫和细菌。人如果吃了,可能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损害。同时,即便是吃,田螺的尾部也不怎么好吃,很容易吃到满嘴都是沙子,口感也不怎么好。所以,人们才总结出了“吃田螺不吃尾”的说法。
综上所述,俗语“黄鳝不吃头,田螺不吃尾”,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买了或捉了黄鳝、田螺,就可以按这个俗语所说的“黄鳝不吃头,田螺不吃尾”,来做,这样不仅安全卫生,而且还可以品尝到美食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