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螺 >> 田螺的种类 >> 宣城稻田现野生扬子鳄,一保动物还打不过大
严肃点,扬子鳄真的打不过一只大鹅吗?
鳄鱼是与恐龙同时代掠食者,且不说其身披坚鳞、满口獠牙,天生就长了一副吃肉的凶样。光是一吨多的体重和“巨钳”一样的捕食方式,就在江河或者沼泽边上闯出了赫赫威名,是最凶残的爬行动物之一。而在印象中,它们大抵是这样的:
但凡事总有例外,恶霸中偏偏真出了萌兽,扬子鳄就是鳄界的地板。
年底,安徽宣城一村民无意间在稻田里发现了一条打盹的扬子鳄。惊慌之下,他立刻就报了警,民警遂联系了扬子鳄保护区工作人员一同到场。经确认这是一条野生扬子鳄,在检查其健康状况良好后,最终被放归野外。至于其伤害性,据说扬子鳄唯一的伤人记录还是因为一名男子从河边走过,误以为是别的大鳄鱼,才吓得摔了一跤。
作为中国特有的鳄种,扬子鳄据说曾多次和一只成年大鹅打成平手。这与鹅叔难分伯仲种战力,简直就是鳄中之耻,白白顶着一张鳄鱼的大长脸了。更过分的是,扬子鳄不仅战斗力太弱,胆子也更小,网络上还掀起过“软萌甜鳄”的撸鳄潮。
还有一段视频也很火:在一处河畔,扬子鳄遇到一位洗衣服的老奶奶。偶然的一瞥之后,竟发现奶奶拿着棒槌那是一顿猛敲,当场就被吓的呆若木鸡。走不敢走,留不敢留,只能噶在当地。
你看,这就是鳄鱼中极其另类的扬子鳄。在中国,老祖宗们从三千年前就认识了它,早在甲骨文中就有关于“鼍”(tuó)的记载,而龟鳖鼋鼍中的“鼍”指的就是扬子鳄,民间也俗称其“土龙”或“猪婆龙”。本文,我们就来看看这种神奇的生物,来感受一下它独特的“怂”的智慧。
国家一级保护“废”物扬子鳄作为我国唯一,也是独有的野生鳄鱼种类,在古代可谓出尽了风头。从目前的考古情况来看,几千年前古人眼中的“龙”,其原型就很有可能是扬子鳄。这也是为何扬子鳄至今还有猪婆龙俗称的原因之一。
扬子鳄长期生活在扬子江流域,因而得名。成年扬子鳄体长一般在一米五至两米之间,在爬行动物中其实算不得小,但在全球现存的23种鳄鱼种类里,却几乎是垫底的存在。好在它们身手还算敏捷,视觉、嗅觉、听觉都相对发达,更掌握了一手高超的挖洞打穴的绝技,才勉强混到了今天。
扬子鳄属短吻鳄,并非哺乳动物,属于爬行动物。其眼睛呈土色,鳞片上多颗粒状纹路。其四肢粗短,头部较大,尾长而侧扁。粗壮有力的尾巴不仅是其在水中活动重要的发动机,还是其陆地上攻击和自卫的重要武器。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扬子鳄的总数已不到只,其中成年个体甚至不足只,生存状况十分濒危。
战斗力还不如大鹅?扬子鳄的战斗力确实不高,但却也不是大鹅能够挑战的。
事实上,大鹅正是扬子鳄的食物之一。其战力虽然不能与湾鳄(平均5米左右)、尼罗鳄(平均4.5米左右)等大型鳄鱼相比,但说与大鹅难分伯仲的确有些夸张了。扬子鳄的咬合力可达到公斤,咬力已经与虎豹相似,在22种现存鳄鱼中名列第五,甚至可以轻松咬碎坚硬的龟壳。说扬子鳄战力是“战五渣”,实为谣传。
真正让其垫底鳄类的原因,是扬子鳄的胆子太小了,“怂”的厉害。这一点,从其食物就能看出来:别的鳄鱼,不是抓猎豹就是吞角马。扬子鳄则要么追青蛙,要么捕小鱼,甚至就连田螺河蚌也可以,还有人拍到两只扬子鳄在争抢河蚌时从嘴里掉出了珍珠。至于,像大鹅、鸭子、乌龟这样的“大货”,就算是野生扬子鳄才能“解锁”的大餐了。
正是因为极度胆小的天性,扬子鳄从不好勇斗狠,奉行活着就行的处事原则,练就了极强的耐饥能力,性情那也是相当温顺安静。只有在繁殖期略有暴躁会出现攻击倾向,但通常也不会对人形成实质性伤害。
为了安全,扬子鳄还苦练挖洞打穴技能躲避敌害,它们会将自己活动的周围都打出多个洞穴,岸边滩地、池沼底部、芦苇深处都有扬子鳄的出入口和通气口,甚至还有适应各种水位高度的侧洞口,洞内也是纵横交错仿若迷宫,一旦遇到危险立即沉入水底。
可能正是靠着天生的“怂”,扬子鳄才能从恐龙时代传承至今,更是成为如今中华大地上唯一的鳄。这“怂”也是扬子鳄屹立亿万年而不倒的处事秘诀。事实证明,在人类的不断保护下,懂得“怂”的扬子鳄,显然才是当今鳄鱼中最有发展潜力的。
野外遇到会伤人吗?扬子鳄是国家重点保护和人工繁育的物种。现在每年都会有计划的进行野外放生,努力恢复其野外种群。目前安徽和浙江两个繁殖基地人工繁育的扬子鳄总数已经达到了3万只。而放生野外的扬子鳄总数也已经超过千条。那么,普通人会在野外遇到它吗?万一遇到要跑吗?
这种担心,古来有之。显然,很多古人并没有读懂扬子鳄的“怂”。
潮州城外有个古渡口,叫鳄渡,相传韩愈曾在此设坛宣读《祭鳄鱼文》除鳄患。宋朝时,韩愈被贬潮州,发现此地民生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物产,民是以穷。”于是,杀猪羊祭祀,限期令鳄徙归大海,祭文焚化后恶溪骤起暴风雨,数日后溪水尽退鳄也随之消失。自此,恶溪被改为“韩江”,渡口改为“鳄渡”,祭鳄之地改为“韩埔”。
《聊斋志异》记载:猪婆龙,产于西江。形似龙而短,能横飞;常出沿江岸扑食鹅鸭。或猎得之,则货其肉于陈、柯,他族不敢食也。大意就是大家都不敢吃扬子鳄,只有陈、柯两族人会吃,可见明清之前杀鳄并非常态,大多数人是害怕它的。
20世纪的50年代,时人终于了解到扬子鳄徒有其表,开始疯狂捕杀。直到90年代才逐渐停止,当时中国只剩余零星的百余头扬子鳄,算是残存下来的“火种”。而即便是如今保护了四十年后,野生扬子鳄也不超过头。
实际上,你根本不用担心,放生的鳄鱼多了会伤害到人类。反倒是胆小温顺扬子鳄更加担心你会伤害它,偶然相遇后跑的基本比你都快。毕竟,从来没有听说过扬子鳄直接伤人的案例,反倒是人类险些把它们给“吃”灭绝。
此外,扬子鳄有冬眠的习性。每年的10月前后,它们就会钻进洞穴中不吃不喝度过漫长的冬眠期,直到第二年4月底才会出来。也就是说,即便是在野外大量放生后,一年之中你也有一多半时间是见不到扬子鳄的。
夏天之后,扬子鳄虽然开始活动,但也要为下一次冬眠提前储存能量。它们需要忙着吃蜗牛、田螺、小鱼去积少成多,而不是挑战人类这种BOSS。毕竟,对于胆小的扬子鳄来说,相比起无差别的积攒能量,它们更在意节约自身的消耗。
所以,对于厉害一点的对手,扬子鳄那是能躲就躲,尽量减少能量消耗。即使是要面对大鹅,那也是万般无奈的选择。否则,它们宁愿去抓田螺与小鱼。而这,这才是扬子鳄会被“误会”打不过大鹅的真正原因。毕竟,大鹅可是除了名的“横”!
至于,吃人?那压根就不在扬子鳄基因中。
扬子鳄的“野化”之路野生扬子鳄原本生存在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但随着人类不断开发为耕地鱼塘,它们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再加上特殊年代背景下恶意人为捕食,才造成数量断崖式下滑。其实,扬子鳄的对人类的威胁远低于流浪狗,理性的看待才是保护的起始。
年,安徽省成立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在年人工圈养繁殖出第二代。此后,该中心每年都能出生约条幼鳄,少数还被交换到美国和欧洲的动物园中。从年开始,人工繁育的扬子鳄逐渐被野化放归,经过十几年的野化研究,扬子鳄正在以每年数百条的速度不断重新返回自然。
如今,关于扬子鳄的保护虽然不断强化,也暂时摆脱的灭绝的危险。但是,扬子鳄种群的恢复依然漫长而艰难,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缺乏合适的栖息地。适宜扬子鳄生存的栖息地面积十分有限,且高度破碎化。这就导致即便是培育了足够的人工种群也缺少适合的野放场所。而理性看待重回自然的扬子鳄,可能是下一个急需科普的知识。
结语希望这些温顺的小“怂”鳄,能慢慢的融入人类的生活中来,而非在将来又重现在烧烤架中。
好了,今天关于扬子鳄的分享就到这里。创作不易,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9051.html